青岛市即墨区的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车间 新华社摄
1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对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力助企帮扶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进行解读。
为助力山东工业企业稳定生产运营、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凝聚服务合力、破解企业难题、促进稳进提质3个层次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针对解决企业核心关键需求,专门制定了土地供应、环境容量等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好企业发展需求与要素紧缺的现实困难。
下一步,山东将聚焦快速形成优质增量、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优结构提质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工业项目,重点从强化项目谋划储备、落地保障和推进实施3个方面精准发力,谋深谋细、抓牢抓实、优化服务,为工业经济稳进提质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要素保障 破解企业难题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其作为“头号工程”作出部署、聚力推进。18条《若干措施》是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有关部门、单位,为持续抓好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变化,破除企业发展制约,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研究提出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焉杰介绍,在凝聚服务合力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建立省级重点联系服务、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类施策服务、指挥部协调服务、出口企业稳运行服务、工业项目服务、国内市场供给服务、国际新市场拓展服务、惠企平台服务、行业组织服务等工作机制,按照企业大小兼顾、点面结合,分级明确服务主体、企业范围、内容事项,构建起全方位服务模式,确保企业反映的诉求得到有效回应解决。
在破解企业难题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充分吸收“要素资源保障十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惠企政策清单”等有效举措,聚合各级各部门职能力量,在企业项目用地、环境容量、金融服务、财政政策方面全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要素资源问题。
在稳进提质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在科技创新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数据赋能、链群集聚方面明确措施办法,瞄准前沿方向,聚焦可持续发展,通过针对性服务,着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巩固山东工业企业竞争优势。
焉杰表示,山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着力优化企业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所以依据不同类型企业,《若干措施》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帮助企业稳产运营。针对关键大企业,实施高层推动、专项帮扶,做强工业“压舱石”;针对规上企业,实施三级联动、分解帮包,稳定工业“基本盘”;对于大中小微企业,则实施专项行动、分类施策,助推各类企业稳健发展;对于外贸出口企业,聚焦实施联动监测、分级服务,助力出口企业稳运行。
其中,《若干措施》在构建服务体系、优化要素供给的基础上,对绝大部分措施明确了可量化的发展目标、主要成果或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核心关键在于精准助企赋能。比如,在“提升产业金融服务能级”方面,提出每年新增制造业贷款1000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000亿元和供应链融资1000亿元以上,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差异性精准金融服务。在“推进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对新入选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领航企业等标杆示范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奖补支持等。
“将发挥好工业运行指挥部机制作用,建好用好工作协调体系,跨部门跨层级强化形势分析和运行调度,‘一事一议’帮扶解决项目建设、产业政策等重大问题诉求,切实推进企业诉求解决提质提效。”焉杰表示。
提升生产经营 坚定发展信心
山东一直把工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并创新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采取系列务实举措稳定企业经营。
据焉杰介绍,为了让工业生产持续加力,山东创新建立省级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推动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促进企业稳定生产运营。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连续4个月保持97.6%的历史高位。
凭借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企业的创新能力也稳步提升。山东积极促进产业科技创新转化,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累计达到239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40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4家。扎实推动“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发布揭榜项目295项。还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20项,有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建立了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千项千亿”项目、省级技改导向目录项目“三张清单”,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5月,青岛、潍坊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高于全部投资6.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
“目前,山东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达到6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23家;累计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36个,集聚企业超过15万家;创新启动‘十链百群万企’专项行动,服务企业超过10万家,山东制造业的链群生态更加完善。”焉杰表示。
此外,山东还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速实数融合,2024年高标准建成运营全国首个功能类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服务企业超过1.1万家。实施集成电路“强芯”、高端软件“铸魂”等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开展数据赋能专项行动,培育数据驱动型“晨星工厂”4220家,打造重点行业“产业大脑”80个,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9%。
焉杰表示,当前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很多企业仍面临订单不足、资金短缺、转型遇阻等急难愁盼问题,工业经济稳增长压力仍然很大。为此,工信部门将以此次《若干措施》发布为契机,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对冲消减不利影响、稳定提升生产经营,进一步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保障项目建设 扩大有效投资
工业项目是拉动投资、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2024年1月至11月份,山东全省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2%,“压舱石”作用充分彰显。“下一步,山东将聚焦能够快速形成优质增量、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能够优结构提质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工业项目,为工业经济稳进提质提供坚实保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封立树在发布会上表示。
据介绍,在强化项目谋划储备方面,山东将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抓好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谋划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业项目。抓好“两重”“两新”政策推进,超前谋划、靠上对接,指导各市谋划一批符合国家支持方向的工业项目,最大限度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抓好新质生产力“1+1+5”规划政策落实,围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新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谋划一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工业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培育库。
强化项目落地保障,开展要素资源前期论证,加强能耗、煤耗、碳排放指标收储,加大关键要素省级统筹,通过提前预支、点对点供应等方式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破解项目落地瓶颈制约。用足用好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资金,定向支持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工业项目,激发投资主体活力。常态化组织项目投融资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为工业领域重点项目单列信贷计划,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精准金融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审批、要件承诺,加快办理用地用海、规划许可、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强化项目推进实施,持续办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遴选一批块头大、成熟度高的项目集中开工,在全省上下树立抓项目、稳投资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项目调度督导,依托全省重点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项目数字台账,构建全省重点项目一张图,实施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强化全流程跟踪、全链条服务、全周期管理,推动项目早投产、快达效。
封立树透露,山东将提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齐鲁石化鲁油鲁炼、日钢产能承接二期加快建设,争取东明石化炼化一体化和东营港PX上下游配套项目获批实施、山钢永锋临港三期开工建设,带动产业优布局、提质效,力争2025年投产工业项目2600个以上,新增产值5000亿元以上。
加快培育一批实数融合企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智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山东深入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实数融合新模式,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打造了一批创新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若干措施》也提到要推进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建强用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焉杰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围绕加快推动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建设,助力企业打造标杆示范。
实施产业大脑“量质提升”培育行动,围绕重点链条、特色集群抓好试点培育、示范打造,深化服务小微企业集采集销、数智服务、产业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加快省级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和可信工业数据空间建设,搭建以产业精准治理、产业协同创新、企业数智转型为核心赋能场景的数智化转型服务平台。
实施晨星工厂“数据赋能”培育行动,聚力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面向规上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数采、数传、数存、数治、数用、数安”,深入实施数据赋能专项行动,持续推动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加快培育一批实数融合企业,力争2025年累计培育“晨星工厂”试点企业5000家、标杆企业(炬星工厂)100家以上。
实施模型产业“双百工程”培育行动,以培育“100+”特色大模型企业,打造“100+”优秀行业模型、场景模型为目标,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持续开展工业领域大模型服务平台暨“产业大脑”解决方案征集工作,加速提升通用性、特色化的转型升级服务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