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所有中国人难以释怀的伤痛。
这场可怕的地震不仅带走了无数中国人的生命,也带走了大家的精神寄托。
而这份伤痛,或许记者李小萌更加刻骨铭心。
因为当年是她奔赴一线,在残垣断壁、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为大家实时播报。
她在地震报道现场情不自禁地泪如泉涌的瞬间,几乎让整个中国观众都为之动容。
这么多年过去,在地震中“一哭成名”的李小萌现在怎么样了?
央视镜头前“一哭成名”
16年前,李小萌带着坚定的使命感深入汶川灾区。
她眼中含泪的画面,至今还在很多人心中定格。
那时她站在电视机前,采访了一个挑着扁担的大哥。
大哥刚从灾区中的“家”里出来,准备一个人远走他乡。
被李小萌叫住之后,十分淡然的说:
孩子死了,母亲在医院也死了,老婆也死了,一家四口只剩下他一个。
听到这里李小萌的内心已经难以抑制悲伤的情绪,但出于主持人的素养她面容正常。
直到另一位大叔,宁愿冒着余震的危险,也要回家看一眼的时候,她再也憋不住了。
记者李小萌用袖子挡住脸哭了起来。
此时此刻哭的不只有她,还有看到这一段采访的所有中国同胞们。
正是这一哭让全国的观众朋友们记住了这个记者。
也是那种真实、未经修饰的情感,让观众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在这之后她的职业生涯也是水涨船高,还获得了金话筒奖。
每天对着摄像头报道新闻,虽然能够带来荣誉和收入;
每天在镜头前讲述他人的故事,让她感到了迷惘,她渴望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空间。
2011年李小萌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离开央视选择暂时退出公众视野
里面的原因有很多,能够肯定的就是有了自己的家庭。
虽然许多人可惜她为何“消失”,但李小萌选择做一个全职妈妈,也不是不能理解。
李小萌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舞台
休完产假后,李小萌并没有立刻回到央视,而是选择了直播带货。
面对这样的反差,许多网友表示惊讶和不解。
一个曾经的央视女主持,怎么会去做这种带货直播?
但李小萌并不是单纯地做“带货”那么简单。
她的短视频内容不仅分享育儿经验,还涉及到自己生活中更为真实的一面。
通过这些视频,她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妈妈群体,也与粉丝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逐渐从那个遥不可及的央视女主持,变成了一个在网络平台与粉丝互动的“妈妈达人”。
更重要的是,李小萌的转型并不仅仅局限于带货这一点。
她顺势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机构,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和经验。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她的事业再次步入了一个新轨道,成功从全职妈妈转型为多面手的创业女性。
尽管短视频平台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但李小萌在这个领域的起步并不容易。
众多已经成名的带货主播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她需要将自己的经历和独特的视角展现给观众。
所以她需要在内容创作和直播中不断寻求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不该有的失误
对于李小萌。大家记住她是因为汶川地震采访中的“哭”。
但其实对于主持和记者这种行业来说,这就是一次失误。
事实上李小萌也不是非第一个,在汶川地震报道中展现情感失控的央视主持人。
康辉也曾在灾难报道中因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情感波动出现了失误。
一次国际慰问信的阅读中,也出现了失误读错了。
尽管这一错误引起了广泛讨论,但观众却对他表现出了宽容。
这种宽容正是因为观众看到了他们在极限状态下的付出。
再回到李小萌的事件上,她的一时感情上头导致的失态,同样获得了观众的宽容。
她的泪水并非单纯的职业失误,而是将她内心的真实情感展现给了大家。
这种真实的情感流露,也让李小萌的公众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成为了大家眼中的“最美主持人”。
不再是镜头下的“完美主持人”
如今的李小萌,已经不再是央视镜头下的那个完美主持人。
16年的岁月过去了,那个曾经在汶川地震中泪如雨下的女记者,已经不再单单是一个荧屏中的人物。
她选择了放慢步伐,重新定义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事业方向。
是一个真实、平凡的女人,兼顾家庭与事业,敢于面对挑战,勇敢追求自己心中所想的生活。
李小萌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不只是舞台上的光鲜亮丽;
生活的真正意义,或许是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
信息来源:
[1]刘天红,黄婷,范语晨,等.李小萌: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成为自己”[N].中国妇女报, 2023-03-23(005)
[2]封亚南.专访李小萌:无论台前还是幕后,都在不断交流、传递价值[J].电视指南,2021, (Z1):55-57.
[3]马车.李小萌给早期《新闻联播》纠错精神可嘉[J].采写编,2009,(01):50-51.
[4]许学芳.“大叔,您别回去了吧!”——李小萌的一段采访视频观感[J].青年记者,2008, (31):62-63.
[5]廖君福.赵普和李小萌流泪的标本意义[J].声屏世界,2008,(0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