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什么时候开始?
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学校规定的放假时间啊。
错!
从最后一科考试完,就可以进入寒假状态了。
这时候,成绩还没出来,大人、孩子心情都好,就别说什么“你别一考完就得意忘形啊”、“趁放假好好把你那数学抓抓”这种扫兴的话,而是干啥呢?
帮孩子把价值感拉满——
1、去庆祝
告诉孩子,忙了一学期,不管成绩怎么样,都不容易,都辛苦了,值得好好庆祝一下。
然后一起去吃个大餐,看个电影,或者做些孩子感到特别的事情。
如果能借着聊天,细数一下孩子的成长、进步就更好。
这样的仪式感,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最在意的是他,而不是成绩。
2、好好放松
这种关心,不能仅停留在口头,还要细化到行动。
比如,假期开始,我们可以先给孩子放个假。
“相比学习,妈妈其实更关心你身体。这一周,你估计累坏了,先好好玩。休息好了,我们再一起聊聊接下来的行动,好吗?”
其实我们不说,拿成绩前这几天,孩子通常也是玩过去的,但父母能说出来,就是理解,就是关心。效果完全不一样。
孩子呢,得到家长的批准,不用又想玩,又担心挨骂,对接下来的安排,有了掌控感,就能更痛痛快快地玩,也才能真的有心理上的放松。
3、一起复盘
那玩过之后呢?这时候,大多数学校都要返校拿成绩或者领作业。
家长可以借这个节点,跟孩子一起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复盘一学期的学习。
这里可以遵循“先整体,再具体”的原则。
①先看整体成绩:通常我们会通过分数和名次,去衡量孩子一学期的表现。但教育家李希贵校长说,这样很容易受到考试难度、标准、教师评估目的等的影响,看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更好的方式是,采取“比值法”去评估。即:用孩子的分数,除以全班或年级第一名孩子的分数,可以得到一个比值;家长每次看这个比值,如果比值增大,即便孩子排名或分数落后,也说明孩子在进步。很多孩子,表面对自己的成绩、排名不在乎,但内心很敏感。用“比值法”,既能帮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又能把孩子从“和别人比”中拉出来,自己和自己比。这时候,不用家长去“评论”,孩子就能客观地了解自己是进步,还是退步。他们内心是服气的、平和的,就更容易去反思总结和自我提升。
②再看具体学科:很多家长都带孩子分析过学科试卷,但总结出来都是:审题错误、漏题、错用公式等。
最后,越看越生气,成了“粗心大意”批判大会。这样的分析,显然没效果。那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复盘,找到孩子的根本问题呢?建议首先将期末考卷、摸底卷等上面的错题整理出来;再分析每道错题对应的题型、考察的知识点、用到的解题技巧等;最后看重复出现最多的点,就是孩子的薄弱环节。比如,孩子多次漏题,不是什么“粗心”,很可能是没养成“用演算纸一行一行遮盖检查”的解题习惯。如果你和孩子没把握,还可以向朋友圈的高手(有经验的老师、厉害的同学)请教,请他们帮助分析。
经过这3步,孩子既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情绪释放了,玩的需求也满足了;对于自己哪里厉害、哪些欠缺,心里也有数了,我们的“放假流程”才算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