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老如小,方为真孝道
李后强
过去对“老人如小孩”“返老还童”理解不深,最近几次陪父母外出度假,深层触摸老人的心理世界,体会很多。亲身经历告诉我,待老如小,才是真孝道。
有位生理学家说,“一般而言,人越老,越具有童稚心态。对60岁的老人,要当作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看待;对70岁的老人,要当作幼儿园的孩子看待;对80岁以上的老人,要当作摇篮里的婴儿看待”。总之,老人超过70岁其小孩特征凸显。清代郑板桥在山东当知县时曾说:把老人当儿待!此话虽浅显,却内涵深刻。在老龄社会即将来临之际,如何对待老人,是一个牵涉千家万户幸福的重大问题。
对于自己的孩子,人们无不视作“心头肉”。而对于老人,多不在意,总认为他们是大人,是理性和自理的。其实人老了,不仅身子弱,情感也弱,就像孩子一样,需要人们悉心关照。人到老年,虽然看透了人生的各种诱惑和隐喻,却无法排遣时光流逝的哀伤。看到同伴一个个离去,亲人又往往无法朝夕陪伴,老人就会在逐渐衰老的寂寞中产生各种期待和强烈的心理需求,需要倾诉、需要惦记、需要呵护。老人生理依附性、心理依赖性、情感依托性很强。“小鸟依人”,其实“老鸟”更依人。
人老记忆衰退,现在记不住、往事忘不了,固执、脾气大、不讲理、爱逞能、不服输是其特点。他们总认为我们还是孩子,总是不放心。老人爱穿好衣服,但又怕花钱;爱吃好东西,又嫌太贵;他们单纯善良,身上经常揣着瓜子、糖果,拿去哄小孩,只为听一声亲昵的叫唤。他们有想法但不明说,说的与想的经常不一致。原因很简单,怕添儿女的麻烦。
老人爱面子、爱健康、爱生气、爱逗乐、爱啰嗦、爱唠叨,怕寂寞、怕心累、怕心烦、怕心酸,因此对待老人,要多哄着、多念着、多看着。对待老人,要善待不等待,要耐心不烦心,要放任不放流。可以说,我们今天如何对待老人,明天我们的小孩就如何对待我们,尽孝也有“遗传效应”。父母的长寿是我们的骄傲,父母的快乐是我们的幸福,父母的伟大在于他们的辛劳,父母的成功就是生育了我们。待父如子真孝子。待老人如孩子,方是人间好儿女。
爱,是动物区别于植物的基本标志。如果说,对小孩的爱是对生命的善始,那么,对老人的爱就是对生命的善终。只要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情去照料老人们的身体、关怀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做到了善始善终,就能达到人生的和谐。当然,要真正理解这些道理,需要岁月积累和人生的体验。
(原载2012年10月24日《华西都市报》)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