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后来习惯性的称作“55式军衔”。此次军衔制度,从大元帅至列兵共计设置了6等19级,元帅2级、将官4级、校官4级、尉官4级、军士3级和兵2级。此外,尉官4级之外还暂设准尉。
但“55式军衔”仅持续了10年时间,1965年中苏关系恶化后被视为苏联产物;另外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同时,也给财政造成了极大压力,所以在一片批评声中被废止了。
1980年,在军衔制被废止15年之后,为了适应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经军委开会研究决定“恢复军衔制”。
在此后的几年间军委出台了多个相关“条例”,并于1988年9月23日正式颁布了“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宣告新的军衔制度完美诞生,并于当年国庆节前夕开始施行。
新军衔制共设6等18级,和“55式军衔”最大的区别是取消了大元帅、元帅、大将和大尉。也就是说新军衔最高等级是从将官开始至最末次等级士兵。
将官最高军衔等级为一级上将,以此类推为上将、中将和少将。校官4级、军士3级和士兵2级未做任何改动;尉官则变成了3级,除取消了大尉之外还拿掉了准尉。
同时,较“55式军衔”相比多了一个士官2级,分别是军士长和专业军士。现行军衔制只有将、校、尉3等10级,其中将官中取消了一级上将。
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用生命和敌人在战场上殊死搏斗,立下赫赫战功后不仅可以换来荣誉和军功章,还有可能从士兵一跃成为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但是在和平年代想要晋升军衔,却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除了要严格遵守军衔晋升制度之外,平时立大功的机会也少之又少。尤其是想要晋升到将官级别,哪怕是少将都非常困难。
我国现役军人总数约为205万人,其中各级军官总人数约为30万,少将的人数仅为860人左右,比例大概占军官总人数的3750:1。
按照我国现行军衔制的规定,要先成为大校才有机会晋升为少将。从士兵到大校之间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绝大多数军官而言,从少尉晋升到上尉至少需要10年时间垫底。
除了走正常晋升道路之外,还有一种晋升速度较快的晋升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有重大立功表现,还得是有资历或有空缺的前提下才能晋升为少将。
同时,还有年龄方面的限制,年满55周岁时军衔还没有达到少将标准,那么就彻底失去了晋升的机会。当然,对于有军校学历的军官或人才来讲,晋升少将的概率会更大,但未必所有人都这么幸运。
晋升为少将之后的待遇十分优厚,不仅可以拥有一套独立住房和一辆专车,还可以配备秘书和保卫各一名。每个月差不多有一万多元的薪水,外加一些军队内部和节庆福利。
除此之外,每年还有一个月的休假,享受公费医疗和养老等待遇。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养家糊口完全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