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将至,一众春节档电影也摩拳擦掌搞起了预热。在相关购票平台上,小夏惊喜地发现,某些喜剧电影的最低票价竟然降到了久违的19.9元,要知道近年来电影票价一直居高不下,那么此番低价电影的回归,是单纯为了刺激需求,还是电影市场变动的新信号?下面就让小夏带你探究一二。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18年以前,19.9元、9.9元甚至更低价的电影票曾风靡一时,彼时低价电影票的盛行,来源于于相关各方的“私心”,猫眼、淘票票、格瓦拉等平台为了争夺市场地位斥巨资补贴,电影片方为了博一个好看的票房也纷纷出钱,这才合力拉低了电影票价。(经济日报20250108)

这种低价票补模式短暂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但也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和“票房注水”等问题,依靠价格战的竞争方式压缩了那些制作精良电影的生存空间,阻碍了电影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2018年初,主管部门叫停低价票补,划定了19.9元的最低限价。(经济日报20250108)

2018年前后还有一个重要变动是,经过一系列并购,票务平台的市场格局已基本确立,各方不需要再用大规模补贴来争夺市场,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低价票自此退出历史,电影票价随之不断走高,例如2023年上映的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当时购票平台上的最低价都在40元以上,更不用说除夕、大年初一这样特殊的日子,票价更是涨到了一张七八十元之高。

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电影平均票价连续4年超过40元。2022年以来,电影平均票价一直处在超过42元的“高位”。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促成了2025开年这波19.9元电影票的突然回归呢?(东方财富网20250103)

主要原因还是国家政策的支持。2024年底,国家电影局启动了“跨年贺岁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多家机构合计投入不少于6亿元观影消费补贴,再加上金融机构补贴和发行方调低结算价,意在支持电影产业,促进娱乐消费。(经济日报20250108)

多方合力之下,19.9元电影票取得了较为热烈的反响,一位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表示,票价的下降带来了场均人次的显著提升,如1月3日,全国降价超5元的影城场均人次达8.5人/场,是未降价影城场均人次4.4人/场的1.93倍。(证券日报20250108)



如此看来,降价策略确实行之有效,多年来观众苦高票价久矣,无论是大片还是中小成本的细分赛道影片,票价都理应在观众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19.9元电影票若能成为常态,是消费者所期盼的,但却不是观众真正想要的,对电影行业长久发展也是远远不够的。

价格便宜的低质量烂片和价格合理的高品质电影,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消费者并不是盲目的价格导向,也不是不愿意为看电影花钱,而是想要“物有所值”,让自己看一场下来至少能值回票价。特别是在网络视频平台的冲击下,越好看的电影才越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还拿《流浪地球2》来说,当年其票价虽然高昂,却不乏网友自发去二刷、三刷这部电影,可见相比价格,如今的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

当影片凭借精彩剧情、震撼视听效果和深刻内涵吸引观众时,即便定价略高,也能座无虚席。由此观众收获优质观影体验,影院实现利润增长,制作方赢得口碑与票房,片方、影院和消费者达成三方共赢,电影市场方能形成良性循环。

“百花齐放才是春”,19.9 元电影票不是挽救票房的根本大法,但可作为短期营销策略或对小众优质影片的扶持手段,与高成本高质量影片的合理高价并行不悖,共同推动电影行业蓬勃发展。



温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为个股推荐。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