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国乱世因受到演义的影响让后世对于这一段时期的事情很熟悉,当然对于其中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也是这样,在说到三国时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诸葛亮了。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让多少人为之感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当然在诸葛亮的身上也是有遗憾的,遗憾他病逝五丈原,没有完成刘备的遗愿兴复汉室。在诸葛亮逝世前还发生了一件事,诸葛亮在弥留之际曾大喊:“庞德公救我!”这件事是后世口口相传得出的,庞德公是谁,这件事又属实吗?
一、真正的隐士
对于庞德公此人是否存在是首要问题,首先要肯定的是此人是真实存在的,他并非是《三国演义》中虚拟出来的,虽说演义中对很多事情的描写和正史上不同,但在演义中却很少有虚拟的人物出现,都是正史上真实存在过的。
庞德公在当时也算是一位很出名的人,虽说他在正史和演义中并没有占据很大的笔墨,但却都提到了这个人,他对于三国的局势有着推动的趋势,对早期的诸葛亮和庞统意义更是重大。演义中第一回提到他是在第三十五回合。
当时刘备在南漳遇到了一个牧童,值得一说的是刘备从未见过这个牧童,但牧童在见到他的第一眼就叫出了他的身份。刘备听到后十分的惊讶,毕竟这两人之前素不相识,刘备就询问牧童是怎么知道他的身份的。
对此牧童解释是他的师傅告诉他的,刘备询问牧童的师傅是谁,牧童告诉刘备他的师傅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并且他的师傅水镜先生和庞德公还有庞统都是好朋友。也就是在此时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庞德公的身份,庞德公字山民,他比水镜先生还要大十岁。
在演义中对于庞德公的介绍就只有这一些,并且这其中也是有和正史冲突的地方的,在正史中字山民的并非是庞德公,而是庞德公的儿子。对此在《三国志》中就有很准确的解释了,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
值得一说的是在历史上襄阳也是一个人才环绕的地方,像庞德公、徐庶、司马懿乃至卧龙凤雏的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当年都聚集在襄阳。庞德公固然是有大才的的,但他的行为却和很多文人不同。
他每天除了弹弹琴、读读书外就是去田地中耕种,一直都是生活在那一亩三分地中,从未入世,也正是因为他不入世所以在他的身上也就多了几分神秘感。他有好几个好友,经常去找他,水镜先生和庞统都是他的好友,几人还经常会举办聚会。
水镜先生因为比庞德公小十岁,并且对庞德公也很尊重所以就称呼庞德公为“庞公”司马徽对庞德公十分地推崇和敬仰,甚至将他当成是自己的兄长一样。在这还有一个人是必须要说的,他就是庞统。
庞统和庞德公也是有关系的,相信大家看到两人的姓氏也能够看出来,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遗憾的是当年除了庞德公外竟然没有一个人赏识庞统,或许是因为他的性格和长相,大家都不认为他能有什么大成就,能有什么才能。
只有庞德公慧眼识珠,他一眼就看出了庞统的不同之处,并且也愿意抬举庞统让他能有更高的成就,于是他就将庞统引荐给了自己的好友司马徽,司马徽在和庞统交谈后也得出了一个和庞德公一样的结论。
并且司马徽给予了庞统极高的评价说他是南洲名士之首。司马徽在当时的声望就不用说了,也正是因有了司马徽的这句话才让庞统开始小有名气。
诸葛亮和庞德公也相识,诸葛亮对庞德公也是十分地尊重,诸葛亮经常去拜见庞德公,是以对于他的才能庞德公也渐渐地了解。
“卧龙凤雏”这个评价也正是从庞德公的口中说出的,他称呼诸葛亮为“卧龙”称呼庞统为“凤雏”可以说这两人之后能够入世得到世人的看重也正是因庞德公的这一评价。但他本人却不愿意入世。
这又说起了三国时期的另一位人物——刘表,不要看曹操等人对刘表的评价并不高,但此人却是一位很有远见的人,他虽说没有抓住卧龙凤雏,他却直接将目光放在了庞德公的身上。众所周知刘表向来是没有什么大志向的,他想的也就是固守自己的荆州,不过刘表也是很渴望人才的,并且一眼就看中了庞德公。
他曾经多次去请庞德公出山,无一例外都被庞德公拒绝了。在被多次拒绝后刘表亲自带着人去请庞德公下山,当然庞德公还是不愿意,婉拒了他。刘表对此很是不解直言:“你保全了一个人为什么不能保全天下人呢?”
庞德公对此的解释是:万物皆有命,保全天下并不是我的责任。后刘表又用庞德公的子孙后代来劝说他,毕竟要是能够得到一个高官,那他的子孙后代也就能够跟着享受了,当然依旧被庞德公拒绝了。
二、病逝五丈原
其实在演义中多次提起诸葛亮生病的情节,诸葛亮第一次出现病症是在听到张苞死讯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的诸葛亮悲痛欲绝直接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后昏倒在地。虽说将诸葛亮救了回来,但诸葛亮却卧病在床了很久。
后甚至说出“吾自觉昏沉,不能理事”第二次对他给予巨大打击的是关羽之子关兴的逝世,这些年轻一代也都是诸葛亮给刘禅培养的人才,在得到这个噩耗的时候诸葛亮又是一阵晕厥,并且此时诸葛亮的身体就已经很差了,可以说经受不了一点打击。
情绪稍微激动一下可能就会晕厥,这也能够看出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也是强撑身体进行的。也就是在这一年司马懿得出诸葛亮命不久矣的消息的,使者告诉司马懿诸葛亮一天只能吃几升米,在封建王朝中最能直观看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的就是吃饭情况了。
第三次也是在这一年,诸葛亮听说了东吴出兵征讨魏国,但最后无功而返的时,激动的诸葛亮再次晕倒过去。这一次诸葛亮就已经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身份状况了,说出了:“恐不能生矣!”这样的话。
对于诸葛亮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话,在民间也流传很久,主流的说法是:“庞德公救我!”
三、并不存在
因为历史上庞德公是真实存在,并且他也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并不愿意牵扯尘世间的事情,所以就让人怀疑诸葛亮逝世前的那一句话是真实存在的。实际上这件事仅仅是后世人们因诸葛亮的故事延伸出来的,这件事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在演义中还是在正史上都没有相关事情的描述,后人编造出这样的一个故事也是根据当前两人的身份和地位的得出的。首先庞德公是一个大才之人,是一个隐士高人,并且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也很好,退一万步说要是庞德公真的能够救,他也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正是因为这两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才让这个故事更加可信,诸葛亮的逝世也是历史上无数人的遗憾,所以大家都迫切地希望诸葛亮能够多活几年,能够完成自己的大业,于是就衍生出了这个故事。
当然这也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毕竟按照两人的关系庞德公要是真的能够救下诸葛亮那历史未必不能改写。其次就是诸葛亮本人,诸葛亮的逝世也是带着遗憾逝世的,他还没有完成刘备的遗愿,他也担忧自己逝世后刘禅不能处理好国家大事。
结语
让诸葛亮多活两年不仅是后世的心愿,也是他自己和蜀汉众人的心愿。因此后世就编造出这样的一个故事,寄托了后人的一个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