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时,你是不是总觉得配置越多越好,功能越炫越高级?

但真用起来才发现,有些配置真是交了“智商税”,不仅用不上,还白白多花好几万!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一些数据显示,汽车上的50%的选配功能其实毫无作用。

特别是这4大配置,根本没必要买,基本属于“智商税”的性质。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车内香氛系统”。

当初我还觉得这玩意挺好用的,看起来像豪车的配置,甚至给人一种“车内环境更高级、更有档次”的感觉。

可买回来以后,才发现这玩意根本不实用,而且成本高得离谱。

一方面,是味道的少得可怜。

大部分原厂提供的香氛,只有几种固定的香型,而这些香型,并不符合你的个人喜好。

比如,有些味道太浓,有些闻起来又很“廉价”,完全达不到提升车内舒适感的效果。



另一方面,香氛的补充成本高得让人咋舌。

很多车主用了才知道,原厂的香氛补充液,动辄就要上百块,甚至有些豪华品牌几百块一瓶。

更夸张的是,这种香氛的消耗速度还特别快,基本用不了3个月就得更换。

算下来,一年可能要花费上千元。

就这个开销,还不如直接买香片来得实在。



其次,就是所谓的电子后视镜。

这个配置刚听起来确实很“高科技”,毕竟通过摄像头替代传统后视镜——不仅能减少车身风阻,还能在夜间,或者恶劣天气下提供更清晰的影像。

很多销售在推销时,更是把它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未来车标配”、“更安全更实用”。

可真用了以后,你会发现,所谓的“电子后视镜”更多是噱头,实际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一方面,存在“画面延迟”和“视野习惯”的问题。

电子后视镜虽然能显示更宽的视角,但动态影像的延迟,感让很多人无法适应。

尤其是快速变道或者倒车时,稍微迟滞的画面,可能直接影响驾驶判断。



关键是呈像大小还和常规后视镜不同,该不该变道都不好判断了。

此外,维修成本还是个巨大的坑。

传统后视镜坏了,换一块玻璃或总成,成本不过几百上千。

而电子后视镜不仅价格高昂,一旦摄像头或者显示屏出问题,维修费用可能轻松上千甚至上万元。

所以,很多人用了几年后直接表示后悔,宁愿换回传统后视镜。



再次,就是电吸门功能了。

电吸门这个配置,乍一看特别“豪车范儿”:

轻轻一推,车门就能自动吸合到位,不用担心门没关紧,看起来既高档又省力。

但用过才知道,这东西其实完全没必,甚至还有风险。

一方面,电吸门的实际使用场景非常有限。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人关车门,早已习惯了稍微用力一推,完全不需要电吸门来“帮忙”。

另一方面,电吸门的安全隐患不可忽视。

因为电吸和防夹是冲突的,所以,一不注意很容易夹伤手指,甚至导致骨折。

这并非危言耸听,随便上网一查就会发现,因为电吸门受伤的案例不在少数。

相比之下,普通车门的简单直接,反而更加省心安全,维修起来也便宜。

所以,没必要选配这个玩意。



最后,就是所谓的“城区智驾”功能。

注意这是说的是城市智驾,高速、高架等封闭路段还是好用的。

因为后者在比较单一的车道和稳定的交通环境下,确实能减轻驾驶疲劳感。

但一旦进入城市复杂路况,“城区智驾”就显得不那么靠谱了。

一方面,城市路况过于复杂。

红绿灯、行人、自行车、电动车,以及各种随时可能插进来的“鬼探头”,让自动驾驶系统应对起来十分吃力。

很多车主使用后会发现,智驾系统在城区里经常需要频繁接管。

尤其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反应速度和判断力,完全无法与人脑相比。

这种情况下,驾驶者反而需要全程高度集中注意力,甚至比手动驾驶更累。



另一方面,系统的不稳定性令人崩溃。

很多车主反馈,“城区智驾”功能在拥堵路段,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比如误认路边的停靠车辆为动态障碍物、突然刹车、或者在需要并线时“犹豫不决”。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行车流畅性,还可能导致追尾或被其他车辆剐蹭的风险。

说白了,有高速和高架智驾就够了,没必要为城区智驾花钱。

这玩意,绝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

真要解决了,直接就算 L4级别自动驾驶了,而不是还停留在 L2级别。



总的来看,以上这4大配置,能不花钱就别花钱了。

用过以后才知道,这些东西根本不实用,别再交“智商税”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