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 江
苏里南位于南美洲北部,此前同名韩国网剧让“苏里南”这个名字在追剧圈出了名。看地图时,我们多数时候容易忽略这个国家,其实这里别有风景。
图片说明: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多元文化共存。
五分圭亚那
从巴西飞越亚马孙雨林时会惊奇地发现,巴西这边刚刚还是红土地、金黄色沙滩,到了苏里南上空,地面偶尔露出的土地和沙滩皆成白色,其他大部分都被绿色的森林植被覆盖。苏里南是世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首都帕拉马里博机场的巨幅照片上有数字显示:森林覆盖率超过93%。
15世纪末,众多殖民者中西班牙人最早到达圭亚那。此时的圭亚那是一大片区域,中部人迹稀少,原始森林覆盖面积更大。但在西班牙人眼里,南美洲的金矿、银矿和钻石矿更吸引人,这片绿野仙踪般的土地不值得他们“费心”。
看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南美洲“吃香喝辣”,荷兰人按捺不住了。1551年,他们风风火火地来到圭亚那中部,伐木、建房,开始建设新家园。1630年,英国人来了,后来又赶走荷兰人。荒置20年后,英国人才继续开发,陆续建起农场,开始种植烟草、甘蔗等作物。
荷兰人太想在南美洲拥有一块地,对圭亚那中部始终念念不忘,不惜对英国挑起战火。1667年,两国签订《布雷达和约》,其中英国归还抢占的荷属南美洲的土地,荷兰割让北美的哈得逊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此后,南美这块土地被称为“荷属圭亚那”。
再后来,法国人也来了,五国瓜分圭亚那。今天,西班牙那份为委内瑞拉,葡萄牙那份为巴西的一部分,法国的未选择独立,名为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的名字由英国那份来继承,而荷属圭亚那叫苏里南。
苏里南是当地一个原住民部落的名字,荷属圭亚那1975年独立于荷兰之后用作国名。荷兰在南美洲掠得的财富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无法相比,并且“维护”费奇高。300多年后,荷兰急于出手苏里南,并为之支付了一笔巨额的“分手费”。
帕拉马里博
苏里南面积不大,首都帕拉马里博有全国唯一的机场,有固定航班往返阿姆斯特丹,很多荷兰人把苏里南当作自己的后花园。苏里南几乎对所有国家免旅游签证,入境前在网上提交申请,缴纳52美元入境许可费。
帕拉马里博的名字源自当地原住民语言,意为“大河边的人”。苏里南最重要的港口就在帕拉马里博,经贸往来的货物都通过这里。宽阔的苏里南河穿城而过,向北注入加勒比海,帕拉马里博的历史城区距河口不远,在河边能看到高高的韦登博斯大桥。
1613年,荷兰人在这里建了一处贸易点,算是城市原型,但英国人到来后被废弃。这些从巴巴多斯派遣过来的英国定居者开始建城镇,并在河边修筑一座堡垒保护城池。荷兰人重新占领苏里南后,堡垒更名为泽兰迪亚。堡垒除了当作军事基地,还短暂用于关押犯人,如今则是一座博物馆,在这里能了解城市和国家的各段往事。
从泽兰迪亚堡垒向西向南,帕拉马里博渐渐发展起来,荷兰在这里用木板建造了上千栋各式各样的小楼,成为城市最大的亮点。不过,这种木质房屋极易遭受火灾侵害,1821年和1832年的两次大火烧毁近500栋建筑,十分惨烈。
如今,帕拉马里博内城中心仍保持着昔日富有创意、极具特色的街道布局,许多沧桑感十足的木屋展示着荷兰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建筑方法和材料的融合。2002年,帕拉马里博古城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多元文化融合
殖民者在苏里南种植作物时,从非洲贩来许多黑奴,还从印度、印尼和中国等国家招来不少劳工。这些人期满后大多在苏里南定居。今天的苏里南华人约占人口比例的7%甚至更多,在帕拉马里博街边经常能够看到汉字招牌。荷兰语是苏里南的官方语言,英语、苏里南语和汉语等语言也都在使用中。
多种族和谐共生,带来多元文化交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等在苏里南和平共处,帕拉马里博的清真寺紧邻犹太会堂。
帕拉马里博中心有一座精美的木质教堂圣彼得保罗大教堂,据说是美洲最大的纯木构造教堂。教堂始于1809年的犹太剧院,1826年改建为教堂,整座建筑均由雪松建造,步入其中,扑面而来的是木头特有的味道,特别是教堂的木门,200多年没有换过。
独立广场是帕拉马里博另一处值得长时间停留的地方,草坪上有两尊对苏里南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雕像。广场边最有名的建筑是总统府,想进入该白色建筑和其后面的花园,需在苏里南独立日才行。同样显眼的白顶红色建筑是财政部,颇具年代感,建筑用红砖建造,白顶却是木质的。
苏里南与荷兰虽然分手多年,但几百年的岁月长河早已在两国之间形成一条坚固的纽带。拿足球来说,代表荷兰出战的苏里南天才球员就有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