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公元712年-770年,享年五十九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被誉为“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一 唐 · 杜甫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首联:“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腊月通常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但诗中却提到“春意动”,这可能是因为南方气温偏暖,使得地方在冬季也有春意萌动的感觉。同时,这也表现了杜甫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乐观态度。“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句,用“可怜”来形容江水,表达了杜甫对云安县前江水的喜爱之情。

颔联:“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大雁的叫声和船只的劳作场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大雁常被用作传递书信的象征,而船只的劳作则让诗人想起了远方的家乡。“何处”和“谁家”两个词,表现了诗人对未知和远方的向往与好奇。

颈联:“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梅花常被用作坚韧和希望的象征,但诗中却提到“未将梅蕊惊愁眼”,这可能是因为诗人此时正身处困境,不想被梅花勾起愁绪。“要取楸花媚远天”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尾联:“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这两句诗回忆了诗人曾经在朝廷起草制诰的辉煌时刻,并表达了他对再次回到朝廷、为国家效力的渴望。“肺病几时朝日边”一句,则透露出诗人此时正身患肺病,对何时能够康复并回到朝廷感到迷茫和无奈。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二 唐 · 杜甫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首联:“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这两句诗描绘了云安冬日清晨的景象。山上轻烟缭绕,因山色枯黄和天空蓝色的映衬而显得碧绿;楼前江面雾气弥漫,在阳光照射下呈现黄色。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云安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营造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氛围。

颔联:“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当地女子的劳作和船只的出发场景,展现了云安人民的生活状态。女子背着盐从盐井中走出,船夫打着鼓发船启航,这些生动的画面既表现了云安人民的勤劳和坚韧,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颈联:“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这两句诗中的“新亭”可能指诗人所在之地的新建亭子或观景之处,“茂陵”则借指司马相如,他因病辞官后曾著书立说,并饱受消渴(糖尿病)之苦。诗人在此处通过联想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眼前的风景虽美,但内心却充满了愁绪和无奈;司马相如的遭遇也引发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尾联:“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这两句诗以春花烂漫的美好景象作为结尾,但诗人却以“楚客”自居,只听到船桨的声音,暗示了自己身处异乡、漂泊无定的境遇。这样的结尾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伤。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三 唐 · 杜甫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首联:“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这两句诗通过描写燕子飞入山间和黄莺在翠微中啼鸣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燕子和黄莺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出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即看”和“岂有”两个词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想象。

颔联:“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桃花盛开在临水的岸边,柳絮则随风飘动,轻轻地点在人的衣裳上。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温柔,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颈联:“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人生的感慨。春天来临,诗人本打算开怀畅饮、尽情享受,但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亲朋故旧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尾联:“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这两句诗以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作为结尾。他想到自己有一天可能连一杯酒都难以喝下去,感叹自己的筋力不济、故乡难归。这样的结尾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伤,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