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对中国有多重要?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都来自基层的倒逼:
——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声,是安徽农民的“大包干”;
——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声,是“公社变乡镇”;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第一场“逆行”,来自乡镇企业;
思考这其中的原因,很显然,基层蕴含着哈耶克所说的真正的“自发秩序”,从这一点来看,对接下来的改革乃至转型,基层亦将继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因如此,著名经济学家何帆说:“未来中国最稀缺的才能,是理解基层中国的能力。未来最成功的中国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都将有一个共同特点——拥有这种稀缺才能。未来,属于最懂基层中国的那群人。”
然而,要“理解基层”谈何容易?基层不仅存在着巨大的“改革潜质”,各种乱象也同时让人目不暇接,给理解基层增加了不少难度。解读基层的书偏偏又非常少,究其原因,写这种书除了需要大量的调研和理论分析,还需要一种文字“表达技巧”,能同时做到这几点的人,事实上很少。
因此,像北大社会学教授张静老师的《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这样见解深刻、有洞察力的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
本书不仅罕见地讲清楚了当代基层的全部内涵和外延,也回溯了基层中国的百年历史,以及最有可能的未来走向,甚至对今天的基层政权,给出了可能的“替代方案”。
本书最值得推荐的理由如下:
◎讲透了中国的“基层政权”,从而揭示了“农村现状”的底层逻辑
本书说清了基层政权的授权来源、权力结构,并对其作用(副作用)进行了如实的描述和精准的分析,也展示了“乡村共同体”如何正在走向崩塌。读完这本书就会清楚,发生在农村的多数乱象乃至冲突,其实正源自基层政权本身——它的结构性缺陷。
不仅如此,作者也对这种制度结构的后果进行了包括现状和未来的洞察,比如社会最终的“大撕裂”将涉及到每一个人,读来令人触目惊心。
◎本书是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的双重心血结晶
张静老师作为中国社会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为写这本书,从1990年代就开始走访调研,足迹遍布中国绝大多数乡村,走访上万户农户(包括乡村基层政权组织),数据调研和理论分析俱佳。
从2000年的第一版,到2018年的第三版(豆瓣8.6分),本书的每个版本都获得学界好评,豆瓣上的三个版本也都是高分评价,是了解基层中国当之无愧的最权威作品。
◎本书堪称百年中国农村的最真实写照
本书取样广泛,案例丰富。时间跨度上纵贯百年中国,用传统的乡绅治理、当年的公社化时代和今天做比对,读者不仅能得以同时看懂三种模式,也能明白历史上乡绅阶层的消失原因;横向看辐射全国农村,对各地乡规民约与情、理、法的共存和排异有深入阐释,堪称中国农村的最真实写照,甚至是一部中国农村百科全书。
一部严谨的社会学专著,基于张静老师的通俗化写作,尤其大量接地气的案例,使得学术概念也变得容易理解,适合所有对农村问题感兴趣的书友。
《乡土中国》的作者费孝通先生,晚年常说的一句话是,“农民和农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说“农村问题”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那么通过对“基层政权”这个真问题的揭示,本书打开了盖子的一角,并给出了科学而“大胆”的解决方案,对所有关心农村问题、关注中国命运的书友来说,都是难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