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在收获籽实后,秸秆就成了农业废弃物,农民也往往为秸秆的去处发愁。

而在崇明,秸秆却派上了大用场,成了宝贝。玉米秸秆摇身一变成为崇明白山羊的营养餐点,传统的水稻秸秆混合羊粪成为有机质肥料……

近年来,崇明区以中央扶持农作物秸秆利用项目为抓手,深度融合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的工作要求,全方位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产业链应用绿色种养循环技术,促进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融合快速发展,在秸秆处理与资源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变废为宝

崇明区作为上海的农业大区,拥有全市1/3的基本农田,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其中,水稻秸秆产生量约为16万吨/年。如此庞大的体量,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2024年,崇明迎来了建设“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的机遇,在新技术的加持下,通过种养循环的绿色生产方式,将秸秆饲料化、肥料化,构建以秸秆为纽带的“秸—饲—肥”循环利用模式,打造农业绿色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促进崇明绿色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

受益最大的,是崇明的白山羊产业。走进上海崇明白山羊发展集团秸秆综合利用生产车间,先进的加工工艺将玉米秸秆变为优质的畜禽饲料。该车间年产饲料能力超过6000吨,不仅满足崇明白山羊本地养殖场的部分饲料需求,更是大幅削减了养殖生产成本。


玉米秸秆成为优质饲料,水稻秸秆则与羊粪共同发酵成为有机肥。崇明白山羊集团各个养殖基地的羊粪被集中收集处置,采用“水稻秸秆+羊粪”制作生物有机肥(质)的创新模式,大幅提升了各养殖基地的羊粪绿色处理能力,有效拓展了本地有机肥(质)供应能力,秸秆还田技术也迎来了全新升级。年肥料化利用能力2万吨以上,年产有机肥(质)能力1万吨以上。这些有机肥最后又被撒入田间,滋养着10多家规模化水稻或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壤。


坐落在崇明岛西部的上海欧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2024年投产运营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先进的处理设施将崇明明珠湖猪场的猪粪污与农作物秸秆进行科学利用,最终用于沼气发电及优质有机肥的高效产出,实现了绿色能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每年可最多处置农作物秸秆超过4万吨。

高效流转

在这场秸秆利用的变革中,崇明区成功构建起了“秸秆—饲料—肥料”的生态循环链,极大地促进了崇明农业内部产业的紧密协同发展。而在这条循环链中,还有一个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秸秆的高效流转。从分散的田头集中到加工车间,如何保证秸秆点对点地收集、储存和运输?

据了解,在中央扶持农作物秸秆利用项目的支持下,崇明积极引入先进的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设施设备,全力推动收储运体系的逐步完善。通过与本地合作社、农户等建立紧密稳固的联系,搭建起“农户+合作社+企业”的高效合作网络,保障了秸秆从收集端到生产端的高效流转,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随意丢弃、焚烧的问题,让秸秆真正实现华丽变身,确保生态循环链的有效运转。


下一步,崇明区将继续结合“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的建设任务,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指引,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技术力量,持续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致力于改进利用技术,优化收储运网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合力破解秸秆利用科学技术难题,分区域分乡镇布局推进秸秆离田产业发展,不断发挥中央秸秆项目及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示范引领作用。崇明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还将有望呈现出“多点开花、多方发力”的新局面,水稻秸秆将化身菌菇的栽培基质酝酿新的生命体,水稻秸秆亦可成为奶牛的新饲料。

在崇明,一根不起眼的秸秆,拥有着无限可能。

文:曹佳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