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演艺之都建设,举办更多演唱演出活动,大力发展演艺经济;积极发展"体育+旅游""影视+旅游"等多元融合业态,新增100条"漫步北京"旅游路线;加强国际传播效能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影响力……这是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丰富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的发展思路。
北京作为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还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2025年,北京如何发挥文化赋能优势,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如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首都文化消费提质升级还有哪些新的发展空间?1月16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多位委员对此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借力国际品牌,提升"演艺之都"含金量
作为文艺界别召集人,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文艺界别提案是关于申请承办"世界戏剧节"建设国际"演艺之都",自己带来的提案里也提到,北京舞台剧要借力国际品牌,让"演艺之都"实至名归。
陈宁表示,舞台剧,是艺术类别占比最高、最具体验感的文艺形式,是文艺的风向标,需要品牌力量的强力支撑。北京只有电影节、音乐节这两个国际性的艺术节,"舞台类"国际艺术节是"演艺之都"建设的重要缺项。近两年,北京的舞台剧市场繁荣,但与国际文化名城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差距,创新力还不能满足需要。
"申办‘世界戏剧节’,是以深度国际交流解决北京舞台剧面临问题的有效路径。"陈宁指出,一旦成功,可以大大提升北京舞台艺术演绎水准和国际交流程度,"演艺之都"获得国际组织认证,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含金量,还能拓展以优质内容为支撑的旅游演艺、文博展示、文创开发等产业链条,有助于将首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势能。
陈宁建议,一是积极申办"世界戏剧节",同时申请"世界表演艺术之都";二是建立市级层面相关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积极为申办及运营做准备;三是整合北京相关资源、力量,特别是发挥好民间文艺交流的作用,发挥好北京市文联、北京人艺、在京相关高校在国际专业交流方面的资源优势,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北京。
"未来十年是‘2035文化强国’建设的攻坚期,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要走在前面,因为文化需要养,有长尾效应,所以要赶紧谋划、及时落地相关文化项目。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文化建设和提质增效都要有国际视野,要在‘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上破题。"陈宁说。
市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推动流行音乐成为北京文化消费的重要指标
来自民建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流行音乐可以作为深入推进北京演艺之都建设的重点方向。从提振消费来看,流行音乐是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重要消费产品,以流行音乐之"娱"为动能,将带动行、住、购、游等全产业链。他建议,大力提升首都流行音乐演出市场增量,推动流行音乐成为北京文化消费的重要指标。
提升平台建设能力
近年来,北京演艺市场强劲复苏、强势增长。据统计,仅2023年1月至7月间,北京共举办演唱会29场,平均每周上演一场,观众人数45.6万人次,票房收入4.07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分别增长103.5%、304.9%。
安庭表示,2023年至2024年,北京流行音乐演出市场变化比较显著,呈现为明显的复苏—增长—爆发状态,复合增长率显著提高,消费密度与广度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并与文旅消费链条联动互通。
安庭建议,要进一步提升首都北京聚合流行音乐的平台建设能力。借助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资源优势,给予现有城市品牌以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提升演艺之都的影响力。同时,跨界协同"演艺之都"建设的多重要素,为流行音乐在场地、设施、内容、审批、金融扶持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增量空间。
安庭表示,在众多的扶持政策里,品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强有力的品牌能够提升音乐活动和演出场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媒体关注,从而扩大其影响力。也更容易吸引顶级艺人和团队参与演出。同时,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强观众对演出活动的信任感,观众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他们熟悉和信赖的品牌,形成忠诚的观众群体,从而促进票务销售和市场稳定。品牌建设不仅仅是商业行为,还可以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推动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文化价值。
高质量挖掘、培养与孵化音乐人才
安庭建议,要进一步提升首都北京对流行音乐的原创能力。使用充分的政策工具,实现对音乐人才的高质量挖掘、培养与孵化,建立健全相应的扶持机制,让首都北京成为聚合全国乃至全球音乐人的首选城市。
安庭介绍,以"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为例,2024年是其成立的第十年。这是国内少有的、能够连续举办十年的室内流行音乐品牌。十周年之际,除了常规的演出项目以外,还同步与音乐人胡海泉成立了音乐周(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期在未来完成演出、创作、孵化、人才的关键链条,形成更多更新的原创产品。
"2025年,‘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一方面将重点推进扶持和孵化原创音乐人的演出项目,致力于研发自制流行音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出品类,推送流行音乐的创作与传播;另一方面将引进和运营更多优秀的海内外中大型演唱会项目,将国内外优秀的知名原创音乐人和歌手的演唱会带到北京,打造‘首演经济’,促进北京的文化旅游消费,丰富首都市民的周末生活方式。"安庭说。
丰富演出产品供给
安庭表示,近年来,北京流行音乐的文化市场需求细分愈加显著。从演出类型(如传统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独立音乐、跨界音乐、摇滚及民谣音乐等)、市场类型(全域市场、新生代市场、家庭市场、成长代市场、成熟代市场等)、场景类型(剧场剧院、小型文娱空间、线上演出、文旅演出等),到地域类型(商业核心区、城市郊区、城市文旅区等),再到体验类型(演出现场体验、VIP体验、互联网线上体验)等。既有宏观的大维度,也有细微的小维度,相互交织、动态组合,互相依存支持,共同构筑了流行音乐演出市场的丰富性。
对此,安庭建议,要进一步细分流行音乐的文化市场需求,提升更丰富的演出产品供给。例如,"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将谷村新司的"星"、雅尼的2019中国巡演北京站,带到了人民大会堂,以适应更大体量的市场需求。此外,还举行了一些livehouse类的演出,如《王菀之MAO livehouse音乐会》《八仙饭店-疆进酒演唱会》等,都是更加细分的小众市场。
此外,安庭表示,要进一步应用首都北京高度聚合媒体资源的优势条件,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推广创造上佳的条件。
市政协委员、北京华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工会主席鲁娟:开发城市文化IP场景成为新的突破口
"重视文创产品的版权保护与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城市文化IP,为首都文旅消费提质升级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市政协委员、北京华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鲁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25年,集团将借助北京"双奥之城"的文化遗产,打造展销一体的"北京奥运CITY街"。
打造与北京文化IP相匹配的场景
近年来,北京坚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融合发展,"非遗+旅游""研学+旅游""体育赛事+旅游"等融合场景层出不穷。北京文创产业在文旅融合的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涵盖文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数字艺术、旅游等多个子行业的完整产业链。
在鲁娟看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场景化"成为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北京在场景创新供给方面,对首都文化"内核"的挖掘还不够,例如,一些以民俗为主题的文旅街区,所售卖的文创产品缺乏首都特色。并且缺乏与优质文化IP相匹配的场景设计,例如,在后奥运时代开发了"冰墩墩"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IP,但缺少展销一体的场景供给。
鲁娟建议,借助北京"双奥之城"的文化遗产,打造展销一体的"北京奥运CITY街"。完善"双奥"遗产挖掘利用机制,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文化和体育IP资源,以"奥林匹克知识展示""科技旅游体验"与"多元消费"三大核心要素为支撑,深度融入场景创新中,设计一个集奥运文化、体育主题研学、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双奥之城"文化体验街区,通过打造以体育文化旅游融合的高地,为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推动"北京礼物"向高端化、精品化和国际化发展
鲁娟介绍,市文旅局于2011年创建"北京礼物"品牌,目前,"北京礼物"运营模式已升级为"3+7+N",即聚力打造3个许可试点运营商、7个特色主题店以及N个高品质文旅创意产品,实现了城市文创品牌资源整合,推动了北京城市文化和消费生态创新升级。
鲁娟表示,应持续开发文旅深度融合产品,加大"北京礼物"在旅游场景中的推广。持续提炼首都地标、皇城文化、北京历史景观等相关北京文化核心元素,进一步提升"北京礼物"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核,并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沉浸感、互动性、特色化的旅游场景相结合,塑造体现北京地域特点、首都风貌特征与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积极组织"北京礼物"设计大赛,在旅游景区、商圈、公园等场所开设主题"北京礼物"店,拓宽文创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推动"北京礼物"品牌向高端化、精品化和国际化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程靓/文 张笑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