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 4 分钟发射 16 枚洲际导弹,海面巨浪警示意味浓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核武器的存在赋予了国家强大的威慑力与自保能力。上个世纪,尽管各国对核武器心怀忌惮,但为了增强自身实力,纷纷踏上了核武器研发的道路。
目前,全球已知合法或非法拥有核武器,以及具备核弹头生产能力的国家仅有九个。这些国家仍在不断探索提升核武器威力和射程的技术,使得核竞赛与核威胁的阴影长期笼罩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忙于战后重建,无力再发动大规模战争,国际局势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实力强劲,互不相让,展开了激烈的世界霸主地位争夺战,由此进入了美苏冷战时期。这场冷战虽不见硝烟,但涉及军工、经济、科技甚至太空等多个领域,其激烈程度和残酷性丝毫不亚于热战。在这一时期,大量威力强大的武器装备问世,部分至今仍保持着技术领先。美苏之间频繁的挑衅与对抗,险些引发世界大战,其中 “古巴导弹危机” 堪称最接近战争边缘的时刻,所幸双方最终保持了理智,相互妥协,化解了核战危机。
苏联入侵素有 “帝国坟场” 之称的阿富汗后,经济逐渐陷入困境。这一状况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嘲讽,一些原本在政治上倾向苏联的国家也纷纷倒向美国。
为展示自身军事力量,苏联计划以先进的 “叶卡捷琳堡” 号核潜艇为主,进行连续发射 16 枚 “轻舟” 战略洲际导弹的演习,代号 “河马一号”。苏联对此高度重视,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工作。但意外的是,演习前一晚,“叶卡捷琳堡” 号核潜艇发生燃料泄漏,演习被迫推迟。
一年后,苏联再次启动 “河马一号” 演习。然而,就在导弹即将发射时,“新莫斯科夫斯克” 号核潜艇突发故障。按常理演习应立即终止,但舰队司令萨里尼科夫经过权衡后,决定亲自指挥这场本应叫停的核战模拟。随着萨里尼科夫的命令下达,4 分钟内,德尔塔级导弹核潜艇搭载的 16 枚洲际导弹依次破水而出,海面掀起壮观的波浪,展示了苏联在核领域的强大实力,这场演习也被外界称为 “末日彩排”。
但这成为了苏联最后的辉煌。同年年底,苏联正式解体,无论拥有多少先进武器,都无法改变这一结局。曾经的大国走向衰落,还将经济问题留给了俄罗斯、乌克兰等加盟国,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