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句话到底要怎么翻译呢?

这两天,小红书俨然成了一个新的“世界之窗”。 一觉醒来,满屏老外,一场盛大、滑稽又魔幻的中美民间交流开始了。

当中美网民忙于交猫税、帮对方写作业、对账单时,我发现了一个即将从美国来深圳定居的求助帖: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学生Ruthie,说自己即将来深圳大学读书,所以让大家给一些建议。


来者是客,深圳网友们瞬间化身家乡推荐官。在6000多条评论里,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天气地理人文……事无巨细,一一为Ruthie热情解答。

民以食为天,来深圳觅食,自然离不开深圳菜。

深圳人早早就把椰子鸡和猪脚饭这两大特色美食,用英文安利给这位外国友人了。Ruthie喜不喜欢不知道,看起来兴趣挺大的,表示都想试试。



接着,画面突转,不知是不是卧底,“同仁”“润园”和“四季椰林”的江湖纷争就开始了。




美食的口味没有统一答案,对于住哪里,深圳人也各执一词。

有人建议住南山和福田,一个有钱一个有权,虽然成本高一些,但环境好;


有人建议住在风景如画的宝安;


有人为老外考虑成本,还是住罗湖/光明/龙岗好;


当然,也少不了国际友人的快乐老家——蛇口。


想玩的话,深圳到处都有mall,好玩好逛又好拍。 Mall里有巨人,还有牛,比佛罗里达州购物中心的鳄鱼,更上一个level。



但是你必须搞清楚各大商场的位置,毕竟这里有好多“万象”,好多“卓悦”和“壹方”,连深圳人都容易混淆。


当然,入乡随俗 。 老外想融入深圳,也得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和人文情况。

比如,虽然深圳的地铁很快,但也可以练练骑电鸡。钥匙一拧,右腿一抬,油门把手一转,骑上就走,比出租车省钱,比自行车省力,还快。但是,请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第一。



比如,可以熟悉熟悉一下新宠物。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蟑螂”,来自广东的“小强”可是又大又会飞。



天气的话,深圳还不错 。 这里四季如夏,不会挨冻。


但冬天很冷,需要带很多衣服。(bu shi


如果你想看雪,也不必跑去北方。深圳虽然没有雪,但深圳有钱,依然可以给你体验一个“冰雪天地”。至于雪量,就取决于工作人员。


对了,别忘了一定要了解一下“回南天”应该如何应对,小心房子成了水帘洞。


衣食住行解决了,深圳网友还不忘给Ruthie强调一下深圳的搞钱精神。网上流传佛罗里达不养闲人,同样 , 深 圳更不养闲人。


首先,你得先成为一名“牛马”:①你必须知道牛和马在深圳的真正含义②在这里品尝深圳牛马最爱的猪脚饭。


其次,建议下载打工人必备软件:钉钉,企业微信,飞书,腾讯会议,这才是深圳人最常打卡的地方。


最后,热心的深圳牛马连Ruthie以后的工作都规划好了,提前欢迎Ruthie成为鹅厂中的一员,哄得Ruthie听了十分憧憬。


毋庸置疑,听说老外来了,深圳搞钱党自然也嗅着味来。甭管你人还在佛罗里达州,就已经被列入深圳人的潜在客户。


没啥产品的也得搞下玄学做生意,帮忙起名字、看八字、改风水,向老美展示咱民间江湖绝学。


再不济,这波羊毛必须薅下。头脑灵光的网友已经开始拉pdd新用户:你先别下载,等我邀请你。


总的来说,这波交流下来。深圳人很开心,Ruthie也很满意。

一直以来,开放与包容,都根植于深圳的城市基因里。这里无所谓本地人和外地人,同样,也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语言。无论你来自哪里,在深圳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更自由、更先锋的姿态去找到个人奋斗的方向。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


有人担心,国际流量带来的这波中外交流,会不会造成“文化倒灌”。

在我看来,暂可不必担心。至少,热心的深圳人在文化交流的这趟便车上,已经将深圳文化“倒灌”给国际友人。

用实实在在的文化实力和文化自信,在线圈粉老外们。不信你看——









来了,就是深圳人!‍

(英语满级的请在留言区帮忙翻译一下)‍‍‍‍‍‍

我是小圳子

半吹半黑的深圳控

与你在深圳打怪升级的小圳青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