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网友在网上发了这样的一则帖子,引起了全网痛骂,炸出了多少“爹味”教育?
女孩表示,她打算周六去爬泰山,不料想,被父亲发来的一串信息给整emo了。
因为爬泰山的那几天,不是学校的放假时间,离校门需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可以出校门。
然后,女孩就跟父亲提了这件事,让父亲直接跟辅导员同意就行了。
在这之前,女孩也没有打算找父亲要钱,而是用一点点攒下来的生活费去爬山。
结果,父亲就火气冲冲地给她发来了一大连串的信息。
父亲愤怒地表示:
“去爬个泰山只需要花700元就够了?你有没有问过别人呢?你都有算过什么经济成本吗?这些你都算了吗?”
女孩不以为然地回答:
“当然可以啊,为什么你会觉得不可能呢”
而且,就两天时间,除了爬山、吃饭、交通费用这些,其他都没有了,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啊!”
父亲听到女儿说只需要700块就能去爬泰山,顿时觉得女儿的想法未免太幼稚了,都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
紧接着,女孩继续耐心地和父亲解释,她不是一个人去,而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去,700块真的足够了。
这个世界很美好,她想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本以为和父亲解释后,父亲会认可,毕竟几个人一起去总比一个人去要好太多,还省钱。
谁知,父亲又爹味十足的来这样的一句话:
你最好算一下,这次结伴出行对你以后人生的社会成本,和你一起的同学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和他们出去玩了回来以后对你血液造成的后果。
你要知道,一个有脑子的人,对未来都是有计划,做任何事之前都会经过慎重考虑的,而不是一时起兴!
看到父亲突然又扯到未来的社会成本、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女孩越看越觉得无奈,但还是耐心地继续回答:
“出去玩不就是为了开心吗,不就是为了看新风景了解风土人情吗,哪有什么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啊”
当然,父亲为了不让女儿花钱去爬泰山,为了扼杀女儿想去爬山的念头,继续把话说的严重一些:
“你已经读大学了,你要知道,大学是最考验人生的社会能力。你的这些同学,都有了社会地位,你的每一次行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价值”
说完这句话后,父亲又扯到了同学之间的攀比。
因为他认为,女儿这次去爬山,就是为了攀比心而去的。
听到这里,女孩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不理解,她只是单纯地想和同学去爬个山,看看祖国的美好风景罢了,跟攀比心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只是去爬个泰山,想见一见祖国的美好风景罢了,这都能被父亲扯到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以及血液...
真的是,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满满的窒息感。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嘲讽道: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老子辛辛苦苦挣钱供你读书就不错了,还想浪费老子的钱出去玩?”就是这意思,也难为他说了这么多自以为有道理其实爹味十足的话来阻止”
“我觉得他爸应该去看看病,爬泰山就是攀比了,赶紧屏蔽他。”
记得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哭穷”的父母,就像沉默的“暴君”——他们不会大吼大叫或故作姿态,但是他们的行为会使我们受伤、困惑和愤怒。
就好比,文中的父亲向女儿抱怨:
“家里没钱,你能有现在的生活不容易,供你读书、养你长大也不容易;
你不应该去我没去过的地方享受开阔眼界,你应该崇拜并在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好好供养我,而不应该去外面见识我没见识过的东西!”
所以,物质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时刻把贫穷渗透到孩子的思想,让孩子背上不符合年龄的心理负担。
曾在某真人秀节目中,也看到过相关的事件。
节目中,赵女士和丈夫因一个月该给孩子多少的生活费产生了冲突,在私底下无法解决,不得不上节目来寻求解决方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赵女士的女儿上大一了,她的丈夫一个月只给女儿生活费500元,多一分都不给。
丈夫认为,女儿高中一个月也才200块左右,现在大一了,在基础上多加了三百块,省一省就够了。
每一次他打钱给女儿了,都会来这样的一句话:“够不够花啊,到时候不够你再找我要,五百块也不少。”
爸爸虽然每次都在提醒她,生活费不够花再找他要,但他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
“500块不少,你尽量省一省,别一花完了就来找父母要。”
所以,女儿也只好回答:“够了。”
但父亲不知道的是,500块的生活费,对于大学生来讲,只能叫生存,不是生活。
女儿把父亲的这个行为告诉赵女士(母亲)后,赵女士都会悄悄再补贴500元生活。
那么,女儿之所以不敢跟父亲直接表态生活费不够花,更多的是害怕父亲生气,所以只能和妈妈告状。
于是赵女士向主持人表示:
“女儿在新郑上大学,学的专业是和播音主持差不多的,开销比较大一点。
比如化个妆,出去吃个饭、买个新衣服都要花钱,一千块的生活费还能做什么呢?”
主持人一听,也觉得500块的生活费还是过于太少,哪怕是一千也勉勉强强:
“一个月50块电话费,一日三餐30块,在学校是最低标准;
还有坐个地铁、公交车,多一点点多余的和抗风险的什么都没有,零活动、零社交,想买个新衣服,东西坏了需要换,都做不了。”
赵女士很赞同主持人的说法,认为丈夫的思想还保留在20多年前,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那会。
但丈夫听了之后,却不以为然,觉得女儿也没和他提过生活费不够用,不就等于五百块够花一个月吗?
面对如此抠门的父亲,女儿又岂敢抱怨生活费不够花呢?
其实,能理解父亲苦了大半辈子,在金钱上已经抠门习惯了,认为对孩子抠门,是能够给孩子提供磨练“学会节约”的最佳方式。
可是这样“抠门”思想的灌输,不仅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还会让孩子变得非常自卑。
前阵子,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热门话题:
“父母抠门,孩子会自卑吗?”
其中,评论区有一个高赞回答道:
“会,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
其实,现在自卑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大多数都源于父母的“哭穷”式教育。
在知乎上看过这样的一则故事:
博主“无名小卒”表示,他在九岁左右,父亲经常带他去吃肯德基,但每一次都会爹味十足的说:
“儿子,你看爸爸对你多好啊,每次都带你来吃这么贵的汉堡,我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等你以后长大了,有能力了,可要好好报答我!”
刚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博主会以为爸爸是想让他明白父母赚钱不易,长大了一定要懂得孝顺父母。
可当这句话听多了,博主才渐渐意识到这句话不单单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
“你看,爸妈为了养活你,工作多么辛苦啊,连吃都不舍得吃,花都不舍得花,都给你了。”
似乎他们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也让他是内心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和负罪感。
还有他的母亲,有一次,他告诉母亲想吃草莓夹心的饼干。
母亲一看到一包要花10块钱,不但不给他买,还反过来责怪他不懂事,就知道浪费父母的钱。
还有,他父亲为了鼓励他好好努力读书,中考结束后,会给他买一个手机,结果,中考结束了,父亲再也没提过一句话;
初三那年,他有幸接触到了某某乐队,想努力学吉他加入这个乐队,跟父母提出要能不能给他买个两千块左右的电吉他?
当时,父亲同意了。
后面,他爷爷生病住院了,他去看望爷爷,父亲就突然站起来大骂道:
“你看,你爷爷住院花了我30万,你还有脸要求我给你买东西?”
然后,他也放弃了进这个乐队的念头。
如今,好多年过去了,他看着这个乐队发展得越来越好了,顿时有股说不上的遗憾。
后来,他父亲做生意破产了,一下欠了七十万债,家里的房子也都抵押了。
所以,他就在想,如果当初父母舍得把钱花在他身上,给他买吉他、买手机、买电脑,会不会现在的人生就不一样了?
现在的他,只要买东西贵一点就会有负罪感,甚至还会觉得自己配不上,不值得拥有这么好的。
父母过度的“穷养”,无异于摧毁孩子的格局,未来注定难有所成。
孩子的格局,未来,人生,就是被父母的穷养教育毁掉的。
也许,有人会这样提问:
“不给孩子哭穷,孩子就容易花钱大手大脚的,难道这样做的不对吗?”
当然,我们不鼓励宠溺孩子,更不主张打肿脸充胖子式“富养”。
但,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
“穷养”和“富养”是两回事。
“穷养”是从精神上锻炼孩子坚毅、不贪图钱财的品格,从精神上充实、丰富自己,从而获得自信。
“富养”不是一味地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昂贵的物品,满足他们的所有欲求。
所谓的穷、富,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衡量。从小给予孩子充足的爱,让孩子内心丰盈,而不是产生自卑心理。
请相信,被精神抚养长大的小孩,即便生存在贫穷之境,也不会被这个世界轻易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