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流水村乡村记忆馆陈设。



西韩岭乡东韩岭村的乡愁记忆馆陈设。

悠久的文化遗存、质朴的乡土风情,不仅是“留住乡愁”的精神财富,也是宝贵的发展资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留住美好乡村记忆,让广大群众忆苦思甜、不忘乡愁。近年来,大同市云冈区深挖乡村文化内涵,积极筹措资金,打造了多座乡村记忆馆,让美丽乡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能。近日,山西晚报记者对这些乡村记忆馆进行了探访。

走进黑流水村乡村记忆馆,有一个20世纪70年代的火车售票厅。当踏入火车售票处,时光仿若倒流回那个充满质朴与情怀的年代。这里曾是无数旅程开启的地方。陈旧的售票窗口,木质的框架虽已斑驳,却依然能让人回想起曾经人们排队购票的热闹场景。那小小的窗口,如同一个神奇的通道,连接着远方的梦想与期待。从硬纸板材质到现在的淡蓝色铺底的“磁介质”车票,每一张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旅程记忆。票面上的站点名称、发车时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出发与归来的故事。曾经的售票大厅,熙熙攘攘。如今,这里安静而庄重,只有那些遗留下来的座椅,默默见证着曾经的喧嚣与忙碌。而在记忆馆的一角,一台老式电话机静静伫立。在20世纪70年代,这是唯一的通信方式。巨大的机械打字机,沉重的算盘,它们曾是售票员们的得力助手。看着这些老物件,仿佛能看到当年售票员们专注而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双手为旅客们开启一段又一段精彩的旅程。古老的火车票、生锈的信号灯、原汁原味的售票窗口,每一个物件都诉说着火车站的故事。

村里的道路也从过去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交通更加便利。一位黑流水村的老村民感慨道:“以前日子苦啊,那时候就盼着火车站能带来点新变化。现在好了,村里发展起来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我们那时候住的都是破旧的土房子,现在好多人都搬迁住上了楼房,这变化真是太大了。”

西韩岭乡东韩岭村的乡愁记忆馆里,陈列了农耕文明下的许多老农具和从民国时期开始的许多老物件。大到辘轳、铡刀等古老的乡土农耕器具,小到粮票、录音机等载满了历史记忆的陈年旧物。每逢节假日或者寒暑假,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或者小孩子来这里逛逛。“看着这些以前没见过的‘老玩意儿’,好像自己穿越时空,回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一样。”一位正在参观的年轻人如是说。

村里新建了便民医疗所、超市等公共设施,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位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回忆说:“以前看病都要跑很远的路,现在方便多了。村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以前村里连个小卖部都没有,现在超市都有好几家了,想买啥都能买到。”该村负责人表示,“虽然村民的生活向上迈了很大一个台阶,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到尽量保存我们乡村的原始风貌,和这一方水土的民风民习,让人们记住那一抹乡愁。”

同样坐落在西韩岭乡的南村乡村记忆馆占地约500平方米,共分为老账本新征程、风土民俗、任重道远三个区域,详细记录了南村的发展与历史沿革。老账本新征程区域占据了村史馆近二分之一的面积,是该记忆馆中最为核心、最独特处,这里详细收藏了南村1953年至2013年的账务记录,是南村历史沿革的重要载体。“这些账目往来的一般留存时限为10年,能保存这么久实属难得。”看着这些保存完好的展示南村发展脉络的账本账册,村民们的话语中透着浓浓的自豪。该村负责人表示,该乡村记忆馆突出了南村地方特色,避免了千村一面,充分展示了南村的历史沿革、村容村貌、人文特色、生活变迁、乡土特产等,让很多前来参观的市民颇感兴趣。

近年来,南村的村里绿化率从过去的不足5%提高到了现在的25%以上,环境更加优美。一位年轻的村民说道:“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为了让村子变得更好而努力。现在村子美了,我们也更有干劲了。以前村里垃圾到处都是,现在有专门的垃圾桶和清洁人员,村子干净整洁多了。”对家乡的热爱与奉献在这里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为乡村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乡村记忆馆,这张不一样的乡愁名片,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云冈区乡村记忆馆是乡村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乡村的变迁与发展,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与情感。我们要充分发挥乡村记忆馆的作用,让它成为传承乡村文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乡村记忆馆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云冈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来源:山西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