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024年是我国基层治理工作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一系列涉及基层治理工作的举措硬碰硬、实打实,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又迈出扎实一步。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展望2025年,还有哪些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基层治理老问题,需要持续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基层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如何继续寻找破解之道?如何更好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基层活力,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本期基层圆桌会,一起看看基层干部们在2025年的新期待。


期待一:明确各级部门工作职责

统一“权责利”

有权必有责,失责必问责。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但一些地方,追责问责过泛过严,打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少基层干部期待,新的一年将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明确各层级的责任与权力清单,构建权责统一的上下级关系和治理体系。

文亮: 警惕以“权力下放”为名义,将原属于本部门的工作甩给基层,变相增加基层负担。避免滥用“属地责任”进行责任转嫁。

阿林: 上级部门一句“全覆盖”“拉网式”,下级部门就要全部精力用于相关工作上。一次两次还好,如果每项工作都按文件要求严格落实,精力有限的基层不可能件件都完成好,最后就会变成纸面落实。希望个别上级部门在下达文件时,能考虑基层实际,不强制要求基层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桦树: 希望在监督为基层减负的落实情况时,不要向基层追责。形式主义出现在基层,但根子在上面。减轻形式主义问题,还是要先从上面整改。

沈东: 优化部门设置和责任分担,让一个部门专心干一件事,把每件事的责任落实得清楚明白,既减少推诿塞责,又避免忙闲不均。

兴隆: 政策制定、任务分工要接地气,避免让基层“把大象装进冰箱里”,还要求基层自己想办法。

阿襄: 地级、县级要依法行政,杜绝用红头文件逼着乡镇违法,整改一些不属于乡镇职权的问题。同时,要下沉执法力量和经费。部分部门单方面以委托执法的形式把执法权交给乡镇,但人员、装备、经费却不下沉,相当于把责任推卸给乡镇,乡镇根本没有能力和专业知识开展工作。有些部门把部分项目的审批权抓在自己手中,审批的时候不和乡镇沟通,出现问题就要求乡镇去落实整改。

杉杉: 不能一出现问题就处理基层干部,这样做看似严厉,实际上是官僚主义的体现。少数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层层下压工作职能,将一些职责任务转移给基层,使基层陷入“资源权力少、责任任务多”的尴尬处境。要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干部考核机制,不能仅通过问责的方式来推动工作,要进一步落实细化“三个区分开来”,不让基层干部“流汗又流泪”。

风荷: 要明确各部门各层级的工作责任和负责范围,完善权责分明的问责链条,做到精准问责,不能一问责就“眼睛向下”,让基层背上不该背的处分。建立更加有效的纠错机制,发现不合理处分时,及时纠正。


网格长们在开会 李嘉南 摄

期待二:遏制层层加码,尊重基层实际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好的政策,需要好的执行。好的政策执行走偏,伤害的是政府本身的公信力。有的地方盲目攀比,为了追求更多的所谓“工作成果”,把设置过高的考核指标作为“表决心”“亮态度”的方式,制定的政策和指标脱离实际,使得基层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基层干部期待,遏制层层加码趋势,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Only: 希望上级发文时减少过细的指导和过于苛刻的要求,同时在时间期限上放宽一些,多给基层一些落实的时间和空间。

花生: 有些上级部门发文时,习惯将小事扩大化,甚至一处得病,处处吃药。对于个别典型案例和问题,应实事求是,科学研判。对基层事务,不能搞复杂哲学,避免过细过繁的业务捆住基层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G: 希望减少数据排名。基层的很多工作,没办法简单依靠数据量化,对排名考核层层加码,最终只能换来形式主义。

随遇而安: 有的部门为了强调自己部门重要,将本来是宣传引导类型的活动,变成了强制举办,还细化任务,通报排名。对那些无益于基层的应景式活动,减少摊派和强制,由基层因地制宜加以落实。

阿白: 希望不要把12345满意度作为考评依据,基层不是许愿池,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念念: 现在各项年底考核少了不少。今后希望对非应急部门,减少日报周报。定期报告当然很有必要,但每次报告间隔过短,给基层干部增加不少负担。报告里也没什么内容值得写,只能用无意义的文字应付。

Always: 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推进工作,切实提升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要充分考虑基层的具体需求、承受能力,避免提出明显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推进工作,切实提升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

期待三:调研求实效,发现真问题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持续在深化调查研究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有力推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然而,少数地方和部门背离调研初衷,为调研而调研,简单应付,不注重调研实效。基层干部期待,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准民生之脉、找对解题之方。

生猛老抽: 希望上级部门下基层调研时,不再停留在“到过了、问过了、了解了”的简单层面,少一些走过场、走形式,多解决实际问题,避免重复调研、指挥棒式调研。让调研真正为基层解决问题。

奕涵: 避免把“检查”包装成“调研”。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是为了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而是为了给基层施压。希望上级领导在调研中能够真正倾听基层声音,干实事、能改革、敢担责。

东俊: 希望上级调研时脚踏实地,避免调研“观摩化”,避免出台未经调查研究的“亮点政策”。

Rora: 上级安排调研任务时,能考虑基层落实的时间和能力。之前上级要求调研企业运行情况,几个小时就要报成果,还不能打扰企业,这不现实。

蓦然: 调查研究是工具、手段和方法,核心要义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研是否有效,最终还要看问题解决得好不好。要依托调研结果,集中精力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


基层干部走访群众 贝赫 摄

期待四:减少无效值班,保障休息权利

把节假日、休息权切实还给基层干部,让他们有时间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多陪陪家人,工作效率才会提高,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目前,解决基层干部的休假、加班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重视。然而,不少基层单位工作任务重、急,人员不足,休假制度执行得并不好。一些地方安排基层干部落实不必要的值班制度,影响了基层干部正常休息。基层干部期待,真正落实加班调休制度,优化值班安排,让参与值班值守的基层干部能够喘口气、歇一歇。

黑泽: 希望能保障基层干部节假日休假的权利。在乡镇基层工作了将近十年,只有结婚的时候休年假,甚至还被领导提前叫回来上班。有的部门一到放假就落实值班制度,可相关的岗位值班并无实际必要,只是为了落实上级“注意节假日安全”的要求。因为经常节假日值班,许多基层干部都不愿意放假了。不放假的话,还能和家人吃个饭,一旦放假,连办公室的门都不敢离开,害怕上级抽查检查。

Fan: 希望建立强制性的轮岗调休机制,让基层骨干力量也能按时休息。

大河向东: 希望取消非重点应急单位节假日24小时值班,这样的值班只能接到抽查电话,无实际意义。

黑兔: 有些部门为了搞活动不影响日常工作安排,在基层干部的休息时间举办各类活动,名为调节职工生活,实则给职工增加负担。希望减少占用基层干部休息时间的集体活动。

咖啡: 加班不可避免,调休希望落实,值班避无可避,补休渴望得到。

阿襄: 保障乡镇干部职工的休假权利,切实让基层干部休好育儿假、陪产假、年休假等。之前上级部门要求乡镇落实各种休假,但是县镇都不落实。因为一到周末节假日,上级相关部门、县里领导就来乡镇检查工作,乡镇得陪客。

张女士: 优化基层干部节假日值班值守制度,非应急部门可试行线上值班、电话值班等弹性值班制度,将基层干部从节假日值班值守中解放出来,真正休息好,为干好工作养精蓄锐。

Lyon: 希望能落实加班调休制度。如果能按时调休,大家在节假日值守也更有动力。

阿宅: 希望上级能够将调休和补休落实到纸面上。这才是真正给基层干部减负。

谈谈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此后,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鲜明树立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这也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举措。多措并举下,多地基层反映,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得到纠治,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抓下去。目前来看,一些形式主义老问题隐形变异,新问题时而出现,避免基层负担“反弹回潮”的任务依然很重。2025年,必须时时紧盯那些用“绣花功夫”对形式主义精心“美颜”的行为,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进一步向上向好。

要充分认识到形式主义的顽固性、反复性,以及反对形式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的形式主义表象可能并不相同,但归根结底是不担当、能力差、办法少的病根未除。对于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不能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或者视而不见、久拖不决,要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并且防止已整改的问题“死灰复燃”。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注重在建立长效减负机制上发力,以制度形式巩固基层减负成果。要勇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着力堵塞制度漏洞,让减负成果经得起人民检验、历史检验。

要为基层干部的实干撑腰,正确看待“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在做好基层减负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多行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利民之举。要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依规依纪依法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用减负成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

你还有什么想讨论的话题

你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线索

可通过邮箱投稿

bytjcyzh@163.com

我们等你来谈~

来源:半月谈

策划:徐宁 秦黛新 王峻潇(实习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