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
翻开这份高质量发展的
“成绩单”和“路线图”,
与珠海、横琴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频频出现。
从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到
实施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
从广珠澳高铁到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建设
过去一年,
珠海高质量发展凸显了诸多亮点;
展望未来,
珠海将在多个领域迎来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1:
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
报告原文:
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增长90%,“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突破450万辆次;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优化实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稳妥推进“粤车南下”。
解读:
自2018年10月通车以来,港珠澳大桥已成为粤港澳三地融合的超级“连接器”,极大地促进了人员和货物的往来。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实施,港珠澳大桥变得愈发繁忙。2024年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增长90%,“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突破450万辆次。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通关车辆。程霖 通讯员王相国/摄
推进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进一步促进内地与港澳各要素快速流通,是珠海协同港澳“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的重要举措。数据显示,2024年1月-11月,经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2085.05亿元,同比增长10.2%。
省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妥推进‘粤车南下’”列入2025年规划,将为大湾区建设带来更多利好。珠海正不断创新机制、完善配套、优化服务,携手港澳共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积极保障“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粤车南下”“经珠港飞”“港珠澳大桥旅游”等系列举措落地实施,进一步推动港珠澳大桥车畅、货兴、人旺,活力迸发。
港珠澳大桥。李建束/摄
关键词2:
向海图强
报告原文:
珠海、阳江渔港经济区纳入国家试点。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启动首批海上试验。
解读: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在“打造海上新广东”的号角下,2024年,珠海不断加大对海洋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其中,珠海市渔港经济区入选2024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珠海市渔港经济区规划以洪湾中心渔港为核心,万山渔港、桂山渔港以及石涌湾停泊区为枢纽,形成大港带小港“1+3”创新模式,以陆海岛联动休闲文旅带和现代化海洋产业经济带,共同支撑渔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推动打造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发展保障区、特色水产品交易联动样板区、粤港澳世界级旅游休闲湾区和滨海国际渔业旅游区。
洪湾中心渔港。梁冠贤/摄
涉海科技创新方面,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于2024年11月揭牌,并启动了首批海上试验。其投入使用后,有利于节省涉海单位测试成本,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未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将为广大涉海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海上测试公共服务,打通海洋装备由样机到产品“最后一公里”,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3:
低空经济
报告原文:
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在广东开展验证飞行;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规模倍增、精彩纷呈,开放自信的中国形象、大湾区形象、广东形象闪耀国家舞台。
解读:
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2024年2月,首条跨海跨城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公开首飞,将珠海至深圳单程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备受全球瞩目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室内展览面积由10万平方米扩大到12万平方米,吸引了47个国家(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签约金额达2856亿元人民币,相比首届的20亿美元翻了近20倍。
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航线(深圳至珠海)首飞成功。朱习/摄
蓝天与地面之间,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正在珠海“腾空而起”“振翅高飞”。珠海发挥“双航展”优势,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及航空航天产业,截至2024年10月,珠海拥有航空及配套企业73家,2023年实现产值155.64亿元,增速27.6%,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展望未来,电动环保、安全舒适的eVTOL载人航空器或将成为公众在市内及城际出行的新选择。
关键词4:
大湾区互联互通
报告原文: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大湾区互联互通再添海上黄金通道;在深圳、珠海、横琴实施“一签多行”等更便利的赴港澳旅游政策;加快“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深化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做好广珠澳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
解读:
路通,人通,心相通。近年来,随着快速交通的连接,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逐步从愿景化作现实。
过去一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建成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增长90%,深圳、珠海、横琴实施“一签多行”等更便利的赴港澳旅游政策,基础设施聚线成网,粤港澳民生融通不断深化,加快迈向“协同港澳、联通全国、直达国际”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黄茅海跨海通道。李建束/摄
根据《珠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珠海将构建形成“双港、四铁、四桥、八横十一纵”的区域大交通格局。具体而言,珠海将依托空港、海港支撑珠海可达国际的发展目标;依托珠肇高铁等四条高铁实现联通全国的发展目标;依托港珠澳大桥等四座大桥实现直通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依托“八横十一纵”骨干路网实现市域组团高效联动的时空目标。
随着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不断深化,广珠澳高铁项目推进,“湾区城市1小时可达”将从蓝图变成现实。
关键词5:
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报告原文:
推进珠海西部生态新区等建设;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前期工作。
解读:
珠海西部生态新区,涵盖整个珠海西部地区,核心建设区域是西部生态新城。在总体规划中,珠海西部生态新区被定位为珠江流域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战略支点、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大平台、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核心基地,将为珠海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今年,推动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建设再次被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也将成为今年珠海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资料图。梁冠贤/摄
报告提出,推进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前期工作。该工程是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目前,珠海正与中山、江门密切推进相关工作,完工后将有效破解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保障珠海(澳门)、中山、江门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关键词6: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报告原文:
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广州、深圳、珠海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解读:
2024年9月,珠海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城市。根据部署,珠海将与广州、深圳共同推进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软硬联通,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对促进多式联运发展,打造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综合物流网络体系,支持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保通保畅,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
“琴澳元素”频现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三周年,也是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大考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澳门视察并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系列活动,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海发展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合作区乘风逐浪,全力跑出琴澳一体化“加速度”。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合作区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全域实现封关运行、琴澳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
曾遥/摄
回顾过去一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期间,空客直升机中国总部正式落户横琴,这是横琴落地的首个大型跨国500强公司区域总部。横琴商机愈发诱人,越来越多头部企业入驻合作区,“四新”产业占比提高到55%以上,琴澳优势叠加效应不断显现,较三年前增长44%,澳资企业超5600户,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
与此同时,合作区组建横琴粤澳开发投资公司,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落地,澳门新街坊为更多澳门居民开启双城生活新体验,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大幅增加。“澳门+横琴”正在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澳门新街坊。曾遥/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合作区第二阶段发展目标的开局之年。报告提出,2025年要做强重大合作平台。牢记开发横琴的初心就是为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紧紧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琴澳居民“心联通”,加快建成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优化分线管理政策措施,加快中医药省实验室、跨境电商产业园、琴澳创新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四新”产业,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
叶秋明/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珠海将坚定不移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服务“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联动港澳做大做强澳珠极点、加快打造支撑带动大湾区建设“实力三角”的关键一角。今年,珠海将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二阶段开局起步,扎实推动港珠澳协同发展,巩固提升港珠澳三地综合竞争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动力源。
锚定目标,把握机遇,
珠海、横琴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奋力闯出一片新天地!
更多权威信息,
文/珠海发布 佘映薇 温泳珊 张景璐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蓝辉龙
三审/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