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兆凡


C计划联合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edx演讲嘉宾,腾讯、清华等特邀培训师,曾任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高盛集团,深耕教育创新领域10年, 《学会提问》导读专家,专业培养儿童和成人的理性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

探索多年、转行多次,要“五十知天命”,我总结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什么领域让我感到兴奋,或什么问题让我感到痛?我的成就感来自于对智识的挑战,对权力的掌控,还是对他人的影响?有什么代价是我不愿舍弃的?

我也学会珍惜机遇和积累、坚持行动和钻研、反思思维和价值观。

该如何选择职业?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起。

让我痛、让我兴奋的领域是什么?

30岁之前我的状态可能是,对很多事有兴趣,但又没有特别感兴趣的。好在我的行动力感受力不错。

小学时爱侦探小说,但不太可能做警察。初中爱科幻小说,但没写作的意识和习惯,没想过当作家。

大学我是班里的小透明,很少参加社团或学生活动,但对我影响最大的经历是暑期实践考察,忙了大半年。

大一下,我就联系好去陕南考察教育问题,因非典取消了。

大二下,我读了篇新闻报道,对农村城市化问题感兴趣:失去土地的农民,如何生活?土地又被如何流转和利用?

我在班里和全校征集队员、联系了三个考察地、做考察计划、邀请社会学老师做培训;30多个队员被分成三队,我带队去江西上饶,我们采访了企业家、地方政府和很多村民;秋季做展板、写报告,我在系里和全校做了汇报演讲。

我现在还记得爬上村民家毛坯房的小楼,看到村民喝着泛黑的井水,听村民倾诉自己遭遇的不公正……我第一次感受到那种痛心、关切。


/泛黑的井水/

毕业后做审计、做金融,我都一直记得大学暑期实践的经历,我在工作之余,去短期支教、参加公益活动、做兼职老师,逐渐更清楚,我想要从事的职业,是基于想要解决某些社会问题。

什么问题呢?

那时因朋友介绍,我转行到四川做地震重建,看到因地震背井离乡的村民,加上大学对城市化的研究,我感到对移民问题感兴趣。

我去柬埔寨生活了几个月,也在研究柬埔寨移民:从柬埔寨到泰国的非法移民、从乡村到金边的流动人口、越战后流亡到柬埔寨的无国籍者……


/住了20人的小屋/

我带着这个问题到英国读人类学和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其中一个研究课题,是关于非洲索马里地区的难民和找水源的流动人群。

研究得越多,越发现很多问题似乎无解,最终会追溯到制度问题或教育问题。

加上支教的经历,我的关注点转向教育。回国后机缘巧合到21世纪教育研究圈牵头做教育创新研究,熟悉了很多教育改革者和公益机构。

随着对教育的深入理解,我关注到思维教育,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数十年的积累串在一起,31岁时我找到人生的母题:如何通过教育让人变得更加理性和独立?如何促进公共理性的发展?


职业选择背后的底层目标是什么?

即使找到想从事的领域、想解决的问题,依然面临很多选择:体制内外?创业?做学术?做管理?做技术?……这就涉及: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常见有八种目标,各有利弊。

1.快乐:往往找能平衡生活、收入尚可、压力较小、环境舒适、人际关系简单的工作。

以快乐为目标,会让工作过程更愉悦,但它可能让人规避困难,长期中人可能感到空虚,流于享乐,快乐如果是工作的结果,不一定是首要目标。

2.成功(金钱、地位、尊敬) :往往找有挑战、高薪酬、加班多、升职潜力大的工作,或创业。

以成功为目标,更好衡量、更能获得他人的羡慕,但它可能让人不快乐,欲望可能无止境,且追求成功可能陷入恶性竞争下的内卷。

3.政治权力:找体制内、升职潜力大的工作。

以权力为目标,更稳定、能对公共事务产生更大影响、也可能为自身谋利,但能否获得政治权力常不可控,且需要牺牲较多自由和短期经济利益。

4.宗教:找最符合宗教价值体系的工作。

以宗教为目标,在精神层面更稳定、有归属感,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宗教。

5.自由:找最能自由安排时间、内容、合作对象的工作。

以自由为目标,更能让人在精神层面感到富足和自在,但自由是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如果代价是经济、情感,多大程度的代价可以被接受。

6.创造:找艺术、音乐、产品设计等最体现创造性的工作。

以创造为目标,更有自我价值感、能体现才华,但要考虑人是否有天赋和能力,是否能维持基本生活。

7.幸福:找最能综合满足成就感、金钱、自由度、情感需求的工作。

以幸福为目标,是从个体的感受和满意度出发,给人带来整体的、平衡的积极体验,但是人可能把目标定得很高,不做取舍,很难找到符合的工作,且人对幸福的理解可能是虚无缥缈的,难以落地。

8.利他:找最能解决社会问题、服务于弱势和少数群体的工作。

以利他为目标,能让社会变得更好,也能让个人更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但要考虑多大程度牺牲自己的利益(金钱、家庭等)是可以接受的。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的目标是幸福和利他。

这就意味着我不会做:自由太受限、压力太大、同事关系太复杂、加班时间过多、我自己不感兴趣、我找不到意义感的工作。我也不太会被高薪酬、稳定性强、高福利这些因素吸引。

而我自己理解的幸福,在上面四个方面,我具体的需求是什么,心中也有比较明晰的衡量标准。

当底层价值观和目标逐步清晰,人更可能不纠结、会取舍、会选择。总会找到。

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一样,到底什么样的工作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呢?这背后有两组常见的价值冲突需要我们去考虑。

职业中的两组价值冲突

我觉得职业中最大的两对价值冲突是:稳定和自由、金钱和情感。

情感包括了对自己 (工作是不是我喜欢的、让我舒心的),对家人(工作能否让我陪伴伴侣和孩子) 。


/电影《助理》/

你能想到现在的工作中有哪些层面的不自由吗?

缺乏“消极自由”,是说无法“免于”很多外部障碍,遭受很多限制。

限制出境、限制发言;

被要求发言、服从公司和上级 (即使是无理的规定) 、坐班、打卡、加班;

开无效的会议、和缺乏能力的人一起做项目、替别人解决问题;

缺乏“积极自由”,是说无法“去做”真正体现和塑造你的主体性的事。

未能探索自己更感兴趣、更擅长、让自己更有成就感的工作;

未能抓住更多让自己成长、变得更有能力的机会;

未能让自己探索和反思,作为一个“主体的人”意味着什么;

但剥夺了自由的工作常给人安全:工资可以支撑日常生活的安全感、体制内工作不被轻易裁员的安全、别人替你做主的安全。

安全和自由,如何取舍?

金钱和情感的冲突更好理解。

如果你的工作收入很高,随着升职加薪,收入更高,但是需要花更多工作时间、工作压力更大,也有可能需要更多出差,甚至到其他城市工作一段时间。

这些都容易让你:没时间陪家人、即使人在家也没心情或耐心对待家人、因赚钱多而轻视家人;缺乏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观念……

面对这两对价值冲突,人们常会如何选择?

C计划思辨阅读在线课上,和学生们讲过Schwartz提出的人类基本价值观框架:保护型价值观、成长型价值观

拥有保护型价值观的人,往往更重视传统、成就和安全,更可能选择安全和金钱;拥有成长型价值观的人,往往更重视他人的感受、自我的成长,更可能选择自由和情感。

我觉得性别纬度也值得思考:在父权制社会结构之下,男性和女性都容易受到性别气质和性别分工的影响,男性更容易压抑自己的情感,否定家人的情感需求,追求世俗意义的成功,过度看重社会加诸的责任,更倾向于选安全和金钱;女性更容易从小受到更多规训,习惯不自由,更倾向于选安全和情感。

集体主义文化和儒家传统文化自然是另一层因素,使得自由不太被看重。

在价值冲突中如何取舍选择,本没有好坏对错的区别,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关键是,选择是否真正是自主的?人的价值观是自己清晰的,还是仅仅被社会塑造而不自知?

当然,希望如何选,不等于有能力去选。社会结构性问题,可能使个体难以作出遵从内心的选择。

对文中提到的理性权衡和价值判断感兴趣?寒假思辨课L1~L5本周已开课(可插班),L6~L9剩少量班额,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给更多朋友~

关注C计划

与你分享理性的的声音

C计划8年潜心打磨一门课

C计划思辨直播课,以批判性思维经典书深度阅读为核心,帮助孩子懂阅读、爱思考、善沟通、会选择、有精神内核,适合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学生

点击这里查看购买,越早购买,优惠越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