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中国的字节跳动公司必须剥离TikTok的美国业务,否则美国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予以封禁。

随即,这项法案便迅速得到了国会两院两党议员的普遍支持,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以352票对62票和79票对18票通过了立法。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针对TikTok的禁令将于本月19日生效。



(TikTok用户在法院外表达对该平台的支持)

近段时间,美方众多媒体和平台推测,称针对TikTok的禁令,预计会给美西方其他平台,如YouTube、Instagram等带来机会。

然而,出乎美方意料的是,美国民众却再次选择了中国软件,一天时间内,大量美国用户涌入中国设计平台“小红书”,甚至还为自己命名为是“TikTok难民”。当下,小红书已经荣登苹果应用商店下载版第一名了,虽然该软件和TikTok不同,页面没有英文版选择,但也阻挡不了美国民众的下载热情。

从这些外国用户发布的内容可以辨别,涌入的“TikTok难民”基本都是年轻人,他们在这一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宠物、化妆技巧、学习或是工作日常,甚至逛起了直播间。

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外国用户,中方网友虽然对此很是意外,但也给予了非常热情的反应。接下来,中美民众甚至在这一平台上对起了账。

利用这一平台,一些中国网友就晒出了自己的工作时长和工资单,并借此来询问美国网友他们的工作时长和福利待遇。从美国用户的回答来看,高薪阶层确实是存在的,但是普通民众更多,打两份工维持生计的人更是不在少数。

此外,美国的医疗服务更是让人唏嘘。一名美国用户评论称,在美国看病是非常昂贵的,自己想要拔4颗智齿,需要支付300美元,并且这笔钱中还不包括止痛药和麻醉剂的钱。几个月前,他的肺部出现感染症状,但是在花费1000美元费用后,得到的服务仅仅是听了听呼吸状况,并开了些药。



(小红书上的外国网友发文)

至于中方这边提到的医疗保险,在美国更是“稀缺品”,大多数工作都不提供,或是工作时间超过一年后才会有。

总之,曾经被移民中介吹上天的生活,现在也真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了。

对于美方而言,其之所以禁止TikTok,主要是想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首先就是制造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美方禁止TikTok时给出的理由,是该公司的母公司字节跳动位于中国,可能被用于数位间谍或地缘政治操控,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可以说,美方的这番话,才是典型的政治操控,将TikTok运营问题政治化。

当下,美方担心的是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技术崛起对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构成挑战。因此,强调“中国威胁”,可以为美方增加国防预算和加强军事准备提供理由。并且通过强调外部威胁,美政府也可以促进国内团结,转移公众对内部问题的注意力,甚至作为选举策略,来吸引选民的支持。

其次,就是要打压中企的发展空间。TikTok近年来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抢占了大量的用户和广告市场份额。这种快速增长,就引起了一些美国政界人士和企业的警惕,他们担心这会导致中企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限制TikTok就是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施加压力,试图通过政策手段来减缓其在国际市场拓展的速度,并保护本土科技企业的竞争优势。

最后,就是防止中国文化输入美国,TikTok上大量的内容反映的都是中国的文化元素,美方担心这会导致文化影响力出现变化。



(美国网友看上中国电动汽车)

但是就当下的情况来看,以上美方的三个目标,是一个都没能实现。

过去美国的主流媒体,都在揪着一些其凭空捏造的所谓“中国的缺点”来放大报道,这就导致美方民众了解到的中国,并不是真正的中国。而如今这一机会,就给中美双方民众,创造了一个看到对方真实生活的机会。这样一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自然也不复存在了。

此外,小红书在美国市场上走红,再次为中企创造了机会,同时通过这一社交媒体,美国民众还看到了在美国无法购买的中国电动汽车、手机等。美国网友表示,中国制造的物品大多都具备“物美价廉”这一特点,但是在美国政府的隔离之下,美国普通民众根本就接触不到。

最后,社交平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和多样化。通过这一平台,美国用户将接收到与西方媒体不同角度的新闻和观点,这对于形成多元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平台,中美两国用户甚至可以建立个人联系,分享彼此的日常生活和兴趣。这种直接的互动,就超越了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到时候他们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跨文化交流,也会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并改变一些人对中国的既定看法。

总之,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的美国民众,如今终于有机会一窥幕后,来瞥见真实的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