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代史,不能说说吐蕃。在唐朝的时候,吐蕃是雪域高原上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权,在其鼎盛时期,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唐朝。
在秦汉时期,青藏高原居住的是古羌人、唐牦等部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辽东签到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古鲜卑人又建立了吐谷浑。到了隋唐,一个叫吐蕃的政权统一青藏高原,成为古代青藏高原最强大,疆域最广的政权。
7世纪初,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吐蕃和唐朝的关系,战和不定,因为地理的因素,唐朝还败多胜少。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吐蕃趁着唐朝东征高句丽,举兵20万进犯松州(今四川松潘)。唐太宋派遣侯君集,牛进达等为将,将吐蕃击退。这是双方第一次大战。
但这时候,唐朝不想两线作战,吐蕃也想借唐朝提高自己高原的威望,于是向唐朝请求和亲。双方一拍即和,文成公主进藏,双方进入十多年的和平时期。
为了经营西域,唐太宗攻灭了回鹘高昌,焉耆和龟兹诸国,并设立安西都护府,统领龟兹、于阗、碎叶和疏勒四镇。
因为西南有喜马拉雅山脉,吐蕃的主要扩展方向就是向东北和西北。这和唐朝国体的扩张方向形成了直接冲突。
唐高宗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控制了吐谷浑的土地,吐谷浑已经依附唐朝,此举引起唐朝的强烈不满。唐朝派名将薛仁贵征讨吐蕃,却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遭遇惨败。公元678年,双方又在青海湖大战,唐军勉强打成了平局。
唐玄宗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通过河西走廊和安西都护府把吐蕃压制在青藏高原。
可惜好景不长,高仙芝在坦罗斯大败,鲜于仲通攻打南诏也大败,唐朝的兵力受损,接着安史之乱爆发,西域的兵力被大量抽调到中原平叛。如此一来,吐蕃趁机进入快速扩张期。
吐蕃不但控制住河西走廊,西域等地,还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攻入长安,唐代宗仓皇逃亡陕西华县,真算得上奇耻大辱。
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帕米尔高原),东至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居延海,南至喜马拉雅山南麓。这个时期的吐蕃不仅控制了青藏高原,还扩展到了唐朝的领土,如陇右地区、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这一时期,吐蕃的国土面积跟唐朝差不多了。
有人会问,既然吐蕃此时这么强大,为什么不向南发展攻占印度呢?
吐蕃确实打到了恒河流域,但只是劫掠一番后就退出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隔着喜马拉雅山不好管控;二是,印度太热,雪域高原的吐蕃人适应不了。
后来,唐朝改变了蛮干的策略,联合黑衣大食,南诏,天竺,回鹘,慢慢挤压吐蕃的生存空间,又把吐蕃压缩回青藏高原。848年(大中二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唐朝又重新夺回河陇地区。常年的征战,也让吐蕃的国力慢慢削弱。
吐蕃衰落的原因有很多。政权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分裂;常年征战国力被削弱;佛教兴起导致国民尚武精神满满消退等。869年,吐蕃王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达到了顶点,广大农奴不堪统治阶级的压迫爆发大规模的起义,导致王朝彻底崩溃和瓦解。
此后,青藏高原再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政权。
按照历史的记载,在吐蕃全盛时期,经常出动10-20万人规模以上的军队征战。按照常理推测,吐蕃应该有200万以上的人口。但是,到了1949年,西藏人口为什么才100多万人?
主要由两个原因:
唐朝的时期,是近5000年地球少有的温暖湿润期,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很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吐蕃得以趁机崛起。
还有一个原因,自吐蕃王朝开始,佛教慢慢在西藏兴盛。僧侣占人口比例较大,自然导致出生率低。
自唐朝到1949年,西藏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大的变化,土地的承载力有限,人口自然也不能增长。
敬请关注,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