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美国国防部宣布新一轮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计划。根据五角大楼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承诺总额已达到768亿美元,创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单一国家军事援助的最高记录。
截至2025年1月,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各类导弹总数已超过8500枚。其中,"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的供应数量达到11000枚,这款导弹采用串联战斗部设计,具备"俯冲攻击"模式,可有效突破反应装甲防护,其800毫米均质钢装甲穿透能力使其成为战场上最具威胁的反装甲武器之一。
美国已向乌克兰交付1600枚"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该导弹系统最大射高可达4500米,配备先进的红外制导系统,能够有效拦截巡航导弹和低空飞行的固定翼飞机,美军还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为乌克兰军队提供为期三周的密集训练,确保其熟练掌握该系统的操作要领。
美国向乌克兰输送的大口径炮弹数量已突破50万颗。具体来看,仅2024年11月,155毫米口径炮弹的月度供应量就达到18000颗。为确保持续供应,美国国防部已调动多家军工企业提高产能,部分工厂实行24小时三班倒生产制度,月产能较冲突前提升约40%。
乌克兰军方公布一组最新战果数据中,美制"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表现尤为突出。该系统采用先进的6×6轮式底盘,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可达89千米/小时,具备优异的机动性能。系统配备的M30/31型制导火箭弹最大射程延伸至92千米,命中精度控制在5米范围内,较传统火箭炮系统提升一个数量级。
"海马斯"系统采用全数字化火控系统,装配高精度惯性导航装置,可实现快速瞄准和射击后快速转移。系统还具备网络化作战能力,可与战场感知系统实现数据互联,大幅缩短从发现目标到完成打击的时间周期。
同时,M777榴弹炮采用钛合金等轻质材料制造,战斗全重仅为3.7吨,可由CH-47"支奴干"直升机空中机动部署。其最大射速每分钟可达5发,持续射速维持在每分钟2发,普通炮弹射程24千米。使用特种增程弹药时,射程可延伸至30千米。
2024年12月15日,美国国防部后勤司令部发布最新通报,详细披露对乌军事援助的空运及海运网络布局。空中运输线路主要依托美军全球战略投送体系,以C-17"环球霸王III"型和C-5"银河"型大型运输机为主力。
C-17运输机凭借77吨的载重能力和11600千米的远程航程,成为跨大西洋空运的核心力量。美军在欧洲设立多个战略空运中转基地,包括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波兰热舒夫机场和罗马尼亚康斯坦察空军基地等。这些基地配备专业的装卸设备和完善的仓储设施,可24小时不间断接收和转运物资。
2024年9月基辅遭遇密集空袭期间,美军紧急调派20架C-17运输机组成"空中桥梁"。这些运输机在一周内往返美国本土与欧洲基地超过20次,优先运送"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关键部件。同时,为提高运输效率,美军还改装部分运输机,增加自动装卸系统,使单次装卸时间缩短约30%。
美国东海岸的诺福克军港专门划设军事物资装运区,配备大型装卸机械和专业装卸队伍。一艘满载的"解放者"级货轮可一次性运载6000吨军事物资,主要承担装甲车辆、重型火炮等大型装备的运输任务。虽然海运周期较长,通常需要15-20天才能抵达欧洲港口,但其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20%左右。
为确保运输安全,美军还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部署多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为军援物资运输提供全程护航。
在哈尔科夫反击战役中,乌军首次集中使用20套"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对俄军实施精确打击。
乌军在两周内就摧毁俄军15个弹药库、8个指挥所和12个重要补给点,迫使俄军不得不将补给基地后撤至射程之外,大大增加其补给难度。地面突击部队借此战机,采用"深突击"战术,快速突破俄军防线薄弱环节,两周内收复超过3000平方公里失地。
面对这一局势,俄军投入10个电子战特种旅,在前线布设新型电子干扰系统,通过多波段干扰手段,降低"海马斯"系统30%的打击精度。加大航空打击力度,日均出动200架次战机,重点打击乌军的武器装备集结地和补给线,成功摧毁30余座军火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