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二线城市工作的堂哥发来信息,诉说着自己的痛苦:

2021年最高峰买的房子,如今价格跌去了40%,首付亏没了,如果断供,把房子还给银行,还要欠银行一屁股的债。

可现在又不甘心贱价卖房,毕竟一线城市都开始卖的火热。

可又担心这一轮上涨没有轮动,一线走一线的行情,其他城市该跌跌。

堂哥焦急的很,问该如何是好?

我只能回复他:

房子买卖,最不能跟风,一旦跟风,风险就是百倍上涨。

但毕竟房子作为承载全家财富的大件,一定要多方面分析,决策时更要打起100倍小心。



01、

局部回稳势头明显

近半年的行情,大家一目了然:

从去年五月开始,中央就一路重磅出击,为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注入强心针。

先是多层次放开限购限贷限售,比如广州城市,取消了部分区域购房社保年限,让大量刚需购房群体重燃希望。

接着,首付比例也降到了历史最低,非限购区域首套房及二套房首付只要20%,部分区域只要15%,甚至有的只要7.5%。

购房门槛的降低,为那些资金吃紧的年轻人打开了购房大门。

另外,房贷利率也是一降再降,从之前的4%以上,一路降到了3.3%附近。

去年底,广州等城市商业贷款利率甚至比公积金贷款利率还低。

这些精准措施,无一不是朝着止跌回稳的靶心发力。

据央妈数据显示,这一套组合拳重磅措施下,去年下半年开始,新增房贷规模环比增长30%,一线城市比如北上深房子销售大增40%以上,二手市场也开始升温。

这些都为楼市复苏铺垫基石。



02、

为啥如此坚定救楼决心

重磅利好措施一个接一个,足以看出“救市”的决心。

那么,这是为何?

主要有2大因素:

一方面,防止关联的产业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

多到什么程度呢?

经济学家任泽平说:房地产作为第一大支柱行业,关联60多个行业、几千万人就业,稳楼市对于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至关重要。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也曾表示:按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在中国每10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28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自身才10.98亿元。

再换句话来说,有测算,每亿元房地产投资能拉动钢铁产量约1.7万吨、水泥产量约1.6万吨。

以河北唐山钢铁产业为例,楼市下行期间,钢材需求锐减,大批钢企订单不足,面临减产裁员困境。

所以一旦楼市回暖,将迅速激活建材建筑等各个产业链,稳住经济大盘。



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仍是地方财力重要支撑。

有数据称,土地财政占地方广义财政收入比重约在30%-40%,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比重高达85%左右。

截至2021年,以土地出让为主的财政收入占地方总收入的比重上升至42.5%。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8.7万亿,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高达41.47%。

然而这两年楼市遇冷,土地流拍频发。一些地级市也开始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滑。

进而影响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和基建项目缺乏资金,所以提振楼市迫在眉睫。



03、

楼市因变局已来

现在的楼市情况如何?咱们以数据说话:

2024年11-12月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成交量持续攀升。

以上海为例,11月、12月连续创出二手房成交量年内单月新高。全年成交23.79万套,同比上升30.0%;

还有深圳,12月深圳一手住宅网签6769套,同比上升165%;二手住宅过户8282套,同比上升133.7%,成交套数创近51个月最高;

去年深圳全年成交5.6万套,同比上涨72.7%。

新年1月虽刚过去三分之一,这些一线城市又开始呈现出翘尾行情。

给人一种感觉,似乎2025年房价新一轮暴涨好似又要来了…

比如1月12日当天,由中信、新湖、融创携手打造的上海壹号院二批次盛大开盘。

当天销售额竟高达66亿!着实令人震惊!





无独有偶,深圳地铁旗下热销的TOD住宅项目之一,深铁阅云境,

首批推出的214套高品质住宅产品,在开盘不到2小时内被抢购一空。

杭州某高端楼盘,加推房源也遭抢购,中签率低至10%。

而房价较上期开盘每平米上涨5000余元,足见市场热度。

市场热度稳步上升,也是购房者对市场信心回升的有力佐证。



04、

普通家庭如何应对变局

别急,给你支个招:

步步为营!

刚需购房群体:把握政策红利,瞄准核心区近边的楼盘,周边配套完善。

优选大品牌房企,品质和交付有保障。

改善换房群体:优选城市核心地段稀缺房源,兼顾配套升级空间。

比如深圳区的电梯洋房,居住舒适度更高,未来价值提升更快。

欲投资房产:建议你不要有短期投机思维,长期投资可以优选核心地段稀缺资源。

比如核心商圈房龄不长的老小区,说不准可以顺搭城市更新的快车。

总之,楼市风云变化,普通人切莫跟风,审慎抉择,方能守护家庭财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