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时,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芒普乡芒普村救灾帐篷安置点,一个出生还不到一周的小宝宝被包裹在温暖的襁褓中,躺在妈妈身边睡得很是香甜。此刻宝宝并不知道,有很多人在这几天中拼尽了全力,在最危急的情况下保护了她。昨天,记者随上海援藏干部、拉孜县中心医院院长朱发林前往芒普村,对拉孜县首个在灾区板房医院出生的“地震宝宝”进行了回访。



1月9日,拉孜县首个在灾区板房产室出生的“地震宝宝”。拉孜县中心医院供图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拉孜县芒普乡芒普村离震中并不算太远,震感非常强烈。正在熟睡中的村民吉律瞬间被惊醒,下意识地拉起女儿和妻子往屋外跑,他当时特别担心自己的妻子明玛,因为她已经接近预产期,随时都有可能分娩,在这个时候遭遇地震,无疑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

幸运的是,他们一家在地震中毫发无伤,但家里已经不能住人,随即得到了救援队伍的妥善安置。1月9日凌晨,明玛出现了明显的分娩前兆,吉律开车带着她就从安置点赶往拉孜县中心医院。县医院离村子不远,且大楼的主体结构在地震中完好无损,但内部墙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开裂损坏。为了保障安全,院方将病房、诊疗室、值班室等搬到了室外临时板房或帐篷里,其中就包括产房。
当天值班的妇产科医生琼京和护士央吉卓玛对明玛进行了检查,发现她的情况已经不适合转运。“一般情况下,如果孕产妇的情况不是很紧急,我们都会设法将她们转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日喀则市医院,但当时的情况已经不允许了。”琼京告诉记者,她们立即决定,在临时产房内为明玛接生。
和正规产房相比,这一临时产房非常简陋,只有最基本的医疗设备,但在紧急情况下已是“聊胜于无”。医护人员找来了取暖器为产房升温,运用最简单的设备全力助产。1月9日7时,在收治产妇2个小时后,拉孜县灾后首个“地震宝宝”呱呱坠地,母女平安。在紧张的抢险救灾中,这一喜讯让医院的所有人都倍感高兴,纷纷前来庆祝小生命的诞生。



吉律(右一)、明玛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们,襁褓里的“地震宝宝”睡得很香甜。特派记者 徐程 摄


经过数天的观察后,吉律带着妻女回到了安置点的家中。昨天下午,上海援藏干部、拉孜县中心医院院长朱发林就带着一些母婴物资前往他们家中进行回访。在温暖的安置点帐篷内,宝宝躺在妈妈身边安睡,小脸红扑扑的非常可爱。朱发林询问了宝宝和妈妈的身体情况,对当前条件下如何照顾好产妇幼儿进行了指导,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机,让吉律夫妇随时和他联系。“我代表医院,代表上海援藏来看望你们,她是幸运的地震宝宝,您是伟大的英雄妈妈,让我们一起渡过暂时的难关,陪伴宝宝一起长大。”
吉律夫妇对院方以及上海援藏医疗队表示了感谢,说在预产期遇到地震这一最糟糕的情况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全力守护,才能换来母女平安这一最好的结果,女儿名字还没想好,但寓意的方向应该是健康与平安,希望这份幸运和关爱,能一直伴随着女儿成长。



拉孜县中心医院用板房搭建了临时治疗区,医护人员正在为患者输液。特派记者 徐程 摄


“在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多年来的支持下,拉孜县医疗水平有了跨越式提升,特别是在这次紧急情况下,全院医护人员团结一心、坚守岗位,合理利用一切现有资源,为灾区群众持续提供坚实有力的医疗服务保障。”朱发林告诉记者,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病区重建、设备维护等后续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医院的各项工作已经逐步恢复,上海援藏医疗队与当地医护人员紧密合作下,所建立的韧性医疗体系,经受住了地震带来的考验。

(新民晚报拉孜今日电)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特派记者 李一能

编辑 | 顾莹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