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张伯礼
世界医学模式正产生重大变革,从“疾病医学”转变为“健康医学”。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不应该以疾病作为主要研究领域,而是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主要研究方向,因为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当前,我国面临两类卫生健康问题交织——既有发达国家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生活方式疾病,也有发展中国家多发的肝炎、结核、消化不良等卫生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潮流生活,将养生保健知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决定健康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医疗条件等。其中,生活方式占比高达60%,成为主要因素。所以我们特别推崇“主动健康”。主动健康是通过对人体主动施加可控刺激,促进人体多样化适应,从而实现人体机能增强或慢病逆转的医学模式。主动健康以优化生活方式各要素为关键抓手,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身体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提高机能、消除病症、维持健康的状态。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理念,本质上就是康养,以健康为终极追求、养护为实践方法、主动参与为根基、品质提升为关键,这是康养要点的凝练总结。
2024年我在山东调研时了解到,当地创新性提出“中医生活化”理念,并开展中医夜市等活动,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潮流生活,将养生保健知识融入百姓日常,形成群体行为和个体自觉相结合,堪称主动健康的生动范例。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欠缺的。我国传承数千年的养生保健和“治未病”学问,在国际上备受瞩目。中医药养生的独特理论与方法,早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扎根于每一位国人心中,只是因其太过日常,国人容易忽视其珍贵价值,而外国友人却视若珍宝。
2024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习近平主席指出,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
传统医药将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要作为主流医学的一部分予以发展。
传统医药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数千年智慧与经验的结晶,为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首届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上发布的《北京宣言》就提出,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我国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有中医药贡献方案,并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
中老年人要学会主动健康、优化生活方式
什么是健康?中医认为,健康是“体壮日健、心怡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概念既包括形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更包括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不可能完全没有疾病,关键是要学会主动健康、优化生活方式,通过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方式,实现带病也可以高质量生活。
过去,我们谈老年人健康更多是指形体健康,关注形体逐步老化、运动机能衰退、器官功能下滑、记忆力减退等。现在,我们要多关注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步入老年后他们往往变得脆弱、易猜忌,交流减少以后致精神压抑、性格固执。同时,空巢现象严重,老年人交际圈变小,多愁善感、忧郁寡言,抑郁、焦虑等症状频发。
一项针对全球 8000 多名百岁老人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显示,健康长寿秘诀离不开社交、多样化兴趣、坚持学习、善于放松等健康心理、健康情绪。我归纳为三大要点:第一点是健康饮食,吃得简单而有效;第二点是充足休息,舒缓压力;第三点是心态积极。
我国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这个模式已基本定型。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我建议养老方式要分类指导:
其一,按照年龄分类。65岁至75岁可以参加很多社交活动,可以外出、工作,还可以参加讨论会。75—80岁要量力而行,以维护健康为主,适当参加活动。85岁以上就专注于养,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家庭、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其二,按职业分类。有的康养机构把各种职业人群汇集在一起,彼此缺乏共同语言。若依职业分类,如教师群体、工程师群体各自相聚,便能畅所欲言,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甚至老有所为。
其三,候鸟式康养。有条件的老年人,夏季赴东北避暑,冬季前往广西、云南、海南等地避寒,这也是在全国多地实践成果丰硕的康养模式。
当下,人们对康养需求日益增长,康养产业成长迅速,并涵盖养老科技、养老金融、医疗服务、社会保障、适老化环境等诸多领域,涉及养生、医疗、文化、教育、旅游等多元业态集群。组织好、协调好康养事业与康养产业,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
原标题:《学会“主动健康” 优化生活方式》
原文刊发于2025年第1期《民生周刊》杂志,系作者在2024人民康养大会上的主旨发言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李贤娜整理)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出品|民生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