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长春1月15日电 (记者马俊华)1月15日,在2025年吉林省“两会”民生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易环宇介绍2025年吉林省民生实事安排情况。


发布会现场。

“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切,每年扎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推动民生改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易环宇说。

2025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起步的关键一年,办好民生实事意义重大。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易环宇。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将重点推进20项民生实事,包括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等七个方面。

社会保障方面2项:一是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保障水平,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提高基本生活标准;二是将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五类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困难群体救助方面2项:一是为10万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救尽救”;二是为1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教育惠民方面4项:一是建设100间校园冰雪运动训练室(场);二是实施中小学校教室灯光照明改造;三是开展“阳光少年夏令营”活动,惠及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困难职工等群体子女2000人;四是持续推进“求学圆梦行动”,资助5000名农民工、一线职工、产业工人参加学历继续教育。

医疗服务方面3项:一是为重点地区新生儿免费提供遗传代谢病筛查服务;二是为重点县(市、区)小微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免费提供职业健康检查;三是建设医疗“影像云”,推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影像数据归集上云、互通共享。

养老助老方面3项:一是新建改建合作助老餐厅和助餐点1000个,实现乡镇、城市社区全覆盖;二是为7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实现困难老年人家庭全覆盖;三是提高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

文体生活方面2项:一是免费向学校困难学生和特殊群体发放惠民购书卡5万张、电子阅读卡9万张,继续为边境村配置群众文化活动用品,实现边境村全覆盖;二是建设24个群众滑冰场,26个户外健身中心。

公共设施方面4项:一是新增完成10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任务;二是提高专业化物业服务面积覆盖率,长春市专业化物业服务面积占住宅总面积比例达到87%以上、其他城市达到75%以上;三是实施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开工6000套;四是改造客运班线公交化线路120条。

易环宇介绍,2025年全省民生实事研究谋划工作于去年10月初启动,历经建议征集、事项申报、修改完善、征求意见、集体决策等阶段,按照重点推进一批、常态化实施一批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今年的民生实事,其中重点推进20项,并逐项与民生改善政策措施和预算编制有机衔接,做到任务可量化、措施能落地、资金有保障。

据悉,2025年的民生实事工作将更加注重听取民意、更加注重回应百姓关切、更加注重群众可感可及、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在事项谋划上,根据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不断完善公开征集、定向征集、常态化收集机制,民意征集渠道更加广泛。共收到教育医疗、住房供给、交通出行、养老服务等方面意见建议246条。经认真研究、筛选,分类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作为2025年民生实事安排的重要参考。

在民生实事安排上,聚焦共性问题,紧盯薄弱环节,集中力量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推进助老餐厅建设、实施中小学校教室灯光照明改造、开展职业病健康检查、提高专业化物业服务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事项都已积极吸纳。此外,将一批持续性民生事项转由各职能部门常态化推进,不再列入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如征集推送就业岗位、送演出下基层、为儿童免费开展牙齿窝沟封闭服务等事项。

以提高质量标准为目标,坚持“投资于人”和“投资于物”并重,尽力提标扩面,力求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切实提高民生实事的“含金量”和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如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月人均千元以上;提高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在2024年基础上翻倍,提标后80—89周岁每人每月得到的高龄津贴不少于50元,90—99周岁不少于200元,100周岁以上不少于600元,这个标准在全国已经达到中上游水平。

通过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生服务,发掘增长潜力,以民生保障促进和支持经济发展。如建设校园冰雪运动训练室、群众滑冰场等项目,就是结合全省冰雪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对改善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推广普及冰雪运动、促进全省冰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