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彭老总率军,大战西北匪首马步芳,在兰州战役结束后,取得决定性胜利。
但奇怪的是,在盘查俘虏时,彭老总意外地发现,俘虏的马家军都是普通士兵,并没有团级以上的军官。
这绝不是一个好兆头,万一敌人卷土重来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马家军的军官都去了哪里,他们的最终命运又是如何?当时我军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在民国时期的所有军阀里,马步芳都是一个罕见例子,因为他在国共两党中,都得到了极其负面的评价。
马步芳领导的马家军,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
1864年河州起义之后,马步芳的祖父马海晏作为起义军领袖之一,率领部队向清军投降,后来被任命为营马队的管带。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马海晏因英勇救驾而牺牲,他的儿子马麒继承了职位,并担任了西北军的帮统,从而奠定了马家军的基础。
辛亥革命时,马麟残酷镇压本地起义,因此得到政府招安,势力进一步加大,直到马麒去世后,其子马步芳成为马家军第三代领袖。
马步芳继承了父亲的机智和狡猾,在蒋介石与不同军阀对峙期间,采取了双面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他一边带领部队随行,跟着冯玉祥进入陕西,要求每月五万元的军饷,而另一边与蒋介石保持联系,准备一旦冯玉祥和阎锡山失败,立即掉头支持蒋介石。
尽管马步芳两边摇摆,这种策略被外界不齿,但他的做法使马家军立足青海地区,逐渐巩固长达四十年的统治地位。
1931年,马步芳正式投靠蒋介石,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后多次追捕我党,还获得了蒋介石的嘉奖。
在蒋介石的任命下,马步芳成为青海省主席,还获得陆军上将军衔,迅速成为青海地区最具影响的势力。
在他的统治时期,家族势力是最强大支撑,鼎盛时拥有18宗60余房,家族成员总数达到数百人,分别在马家军中担任高级职位。
在某种程度上,家族成员提升了团结,但同时也使马家军变成马步芳的私人武装。
马步芳利用家族关系,招募了众多其他士兵,打造既忠诚又狂热、既残酷又坚定的军队,在当地称王称霸,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毛主席他深知,马家军不仅不会改过自新,还可能给革命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坚决主张尽量减少接触和改编。
1949年,国民党濒临崩溃,蒋介石任命马步芳为西北军政长官,企图利用马家军作为抵抗力量,让他们在西北地区进行顽固抵抗,以此来削弱我军的军事实力。
然而蒋介石的所谓计划,在两个月内就宣告失败。
经过咸阳和固关的战斗后,在我军的攻击下,马家军已经遭受重创,士气大为低落。
当我军实施包围兰州时,马家军仍怀抱最后希望,结果看到我军利用夜幕掩护,悄然向阵地靠近,一声令下火力倾泻而下。
马家军的阵地迅速陷入混乱,匆忙用长刀和枪炮坚守城门,甚至放弃枪支,直接拿起石块投掷,但这种抵抗却是无济于事。
战斗持续整整一天一夜,最终我军突破马家军的最后防线,成功解放兰州。
马家军的部队彻底崩溃,大量士兵逃向了黄河,试图在夜色中游过河逃生。
随着兰州战役的结束,硝烟逐渐消散,我军在清理战场和统计战果时,一份名单引起了彭老总的注意。
在整场战役中,马家军的高级军官似乎神秘消失,没有一名团长以上的指挥官被俘,也没有任何战死的记录。
在兰州战役中,马家军全面溃败,他们的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在黄河边溃散,但这些高级军官究竟去了哪里?
对于我军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军队的骨干是军官,只要拥有能干的指挥官,就能迅速组织起众多士兵。
马家在青海、甘肃根基深厚,只要一有机会,说不准就会卷土重来。
面对这种可能性,彭老总感到忧虑重重,于是决定派兵追击,逐镇逐村地全面搜索,可是效果真的有用吗?
实际上,在兰州的战斗尚未打响之前,马家军的高层已经做好准备。
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曾秘密召集高级将领,私下制定了在战况危急时,秘密撤退、保存核心力量的战略。
一旦战局不利,马家军的高级军官要迅速撤离前线,悄悄撤回后方。
他们在撤退时,制定了周密的分散策略,分别潜伏在青海、甘肃等地区的乡镇村落。
为了避免身份暴露,他们刻意保持低调,以农民的身份掩盖军官身份,同时依靠亲戚和老部下,建立了一个隐秘的联络网络,以维持残余部队的指挥和信息传递。
而且在大战之后,他们暗中指挥下属隐藏武器弹药,通过各种手段筹集资金和物资,为负隅顽抗再做准备。
随着我军的侦察网络广泛展开,大致掌握了马家军的高级军官行踪。
但我军并未计划彻底消灭这些马家军残部,而是提供了一个缴械免死的方案。
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可以被救地解散,而上校、少将等高级军官则需要接受集中改造,之后根据改造情况决定是否释放。
尽管我党表现出宽容和大度,马家军的军官却并未感激,表面上假装投降,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屈服。
1949年9月下旬,他们认为叛乱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开始四处联络,暗中策划暴动。
马家军的团长马擢武,他以探亲为借口返回甘肃临夏,挖掘出先前藏匿的武器,并与马步芳的堂兄等人纠集了一支匪徒队伍,在广和县对两辆我军军车发动袭击。
我军车上12名战士与上千名匪徒,进行了超过四小时的激烈战斗,最终因弹药和粮食耗尽,全部壮烈牺牲。
得知消息后,我军的廖汉生将军大怒,迅速调动第一军的一个师前往临夏,支援兄弟部队镇压叛乱,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战斗,最终平息马擢武的叛乱。
由于第一师被派往临夏剿匪,青海地区相对兵力薄弱,导致青海的叛乱突然爆发。
马英原来是骑兵第八师师长,在解放西宁后,迫于形势向军管会登记,不久后趁乱逃回老家,并且集结五千多人,向我军驻地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原青马军官马成彪聚集了一千二百多人,在门源县制造混乱,次日成功攻陷县城,导致县长在内的四十多人英勇牺牲。
马英和马成彪叛乱之后,反革命武装的暴动迅速扩散,青海各地也相继爆发了叛乱,一时间匪患四起,局势再次变得非常严峻。
这些马匪依旧残暴如初,他们疯狂地进行屠杀,令人感到极度愤慨。
对于屡教不改的马匪,我军决定不再宽容,彭老总果断下达命令,派遣部队全面反击马匪。
我军迅速前往大通增援,在桥头镇与超过一千名匪徒发生了交火,从早晨持续到中午,共击毙了三百多名匪徒,并俘获了五百多人。
马英意识到形势不利,急忙带领部队撤退逃离,但经过几天的追击,我军终于追上了马英及其同伙。
在战斗中,司号员杨孝忠发现一个满脸横肉、大胡子的匪徒正弯腰准备逃跑,于是瞄准他的头部开了一枪。
战后清理战场时,从这名匪徒的口袋中发现一枚水晶石制成的大印,这正是马英的印章。
马英的匪帮被彻底消灭后,在解放军的猛烈反击下,马成彪的部队全军覆没,匪首马成彪当场被击毙。
我军成立骑兵团分散出击,以各军和各师骑兵营为基础,组建骑兵团执行机动剿匪任务,深入草原和沙漠地区彻底清除残余土匪。
1950年8月,经历超过两百次战斗后,青海解放初期的马匪之乱终于平息,大部分残余匪徒再无力量,逃入偏远的深山老林。
那么匪首马步芳,他到底又在哪里呢?
非常可惜的是,在兰州解放的前夕,马步芳带着他的姨太太们,携带大量金银财宝逃往重庆,并利用九架飞机,将民脂民膏秘密转移到国外,随后跟蒋介石跑了。
但马步芳深知蒋介石心胸狭窄,担心自己丢失了城池,留在蒋介石身边会有生命危险,因此秘密安排了三架飞机,带着家人和随从走了,逃到沙特苟且度日。
我军彻底摧毁马步芳的恶势力后,缴了民间的武器,并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最终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1951年,经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百余名匪徒被处置,马家军的隐患日渐消除。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