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代隐身战机,诞生于冷战时期的F-117,被认为是军用航空器发展史上第一款具备较强雷达隐身效果的飞机。在以不规则的多边形构型和线条来减少雷达回波的同时,F-117还使用了可吸收雷达波的隐身涂料。时至今日,效果良好的隐身涂料的成分和配比,仍仅为中国和美国等极少数国家所掌握,故其长期被视为一项“高不可攀黑科技”。然而,当中国率先叩响第六代战斗机的“大门”后,与之几乎同步到来并带给人们冲击的一件事情在于,神秘且“高大上”的隐身涂料,似乎已然被中国所淘汰了,即我们拥有了新一代雷达隐形技术。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公开可查的信息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发布的专利公告信息来看,近期国内有几款涉及隐形技术的专利获得了通过和公开,如“一种多光谱隐身蒙皮及其自适应伪装系统”和“轻量化、低厚度、耐用可靠的多频段雷达隐身防弹一体化超材料”等。在“专利申请人”一栏中,则赫然出现了如“西北工业大学”和“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被国内军迷“耳熟能详”的单位
修补隐身涂层的B-2轰炸机
很显然,相关专利和技术成果大概率与军用航空器有关,且它们比现有的本就颇为先进的隐身涂料,有着更加强大的整体性能。我们知道,在诸如中国的歼-20和歼-35A隐身战斗机,美国的F-22和F-35隐身战斗机,以及美制B-2隐身轰炸机这里,隐身涂料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美军为F-22和F-35喷涂隐身涂料
举例来说,现有的隐身涂料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如当隐身战机高速飞行时,机身与空气摩擦所带来的温度上升,可能会导致隐身涂层脱落。地面维护人员必须在飞机返航后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并对脱落部位重新刷涂隐身涂料,不得不加大维护作业成本。不仅如此,隐身涂料往往只能对工作于某一或某几个频段的雷达波产生较好的隐形效果,而难以真正实现全频段隐形,这曾是长期困扰航空工业大国的一个难题
国内开始在战斗机蒙皮上下功夫
但现在看来,从“多频段雷达隐身防弹一体化超材料”到“多光谱隐身蒙皮”,这些出现在相关专利名称中的字样,无疑充满了重要的信息。我们至少可以得出3个结论:其一,中国的军用隐身航空器不再依赖隐身涂料,而是在机身蒙皮方面下功夫;其二,采用此类材料的隐身蒙皮可实现对工作于多频段、甚至是全频段雷达的隐形效果;其三,这种隐身蒙皮不仅对雷达波具有隐形效果,还因“多光谱”而可能具备一定的视觉光学隐形效果
机身重量降低可提升飞行性能
用直接构成机身的蒙皮来取代隐身涂料,所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机身重量的降低,因为战机将无需在生产环节结束后,再对机身刷涂一层涂料。没有了涂料所带来的额外重量,战机的飞行性能就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也无需再为隐身涂料的脱落,以及随之而来的检查和重新刷涂等工作而感到烦恼,带来的就是日常维护成本的骤降。
六代机或已用上隐身蒙皮技术
另外,无论是多频段、全频段雷达隐形效果,还是一定的视觉光学隐形效果,都意味着采用隐身蒙皮技术的国产隐身战机,定将在低可探测性和低可视度方面,比现有的第五代战斗机“更上一层楼”。国内一南一北先后试飞的两款六代机,很有可能就运用了相关技术成果,这样才能在隐形效果方面与歼-20和歼-35A等五代机拉开质的差距
外界对中国六代机的推测
当然,不仅仅是六代机,在对歼-20和歼-35A的优化和性能挖潜中,六代机的部分技术也可下放和反哺五代机。不排除未来新生产批次的歼-20和歼-35A,也会用隐身蒙皮来淘汰隐身涂料,实现肉眼可见的战力跃升。在增强隐身战机战场生存力和突防能力方面,中国人无疑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