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美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盛况空前。

据说,这些都是“Tik Tok”难民。

在小红书这样的社交平台,中美网民有了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一些年纪大的刻板中国网民,还是比较谨慎地喊出:“敌人来了有猎枪朋友来了有美酒”,我猜他们根本没有用过小红书。

根据小红书用户画像,三亿多用户,95后占比为50%,00后占比为35%,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50%。

选择开放小红书的举动是巧妙的,因为自行屏蔽了一些中老年受众。而这些人往往对于美国的印象更为刻板一些。

中老年网民只是对美国人跟我们一块上网这件事情感兴趣,尤其是在中文为主导的APP上。

人们分享熊猫,分享美食,美国人把自己不会做的作业发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善于解答数学题的智友积极解答。

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人更聪明,更善于解答数学题这样一个不坏的刻板印象。

总之是一个其乐融融的气氛。



但是这样一个和睦交流的事能够维持多久呢,如果交流走向深水区,必然会激起一些网民心中的怒气。

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在学校里面早就卷起了英语,国际化程度,以及心态的包容程度早就领先于上一代。他们对于外国人的好奇也更为强烈而直接。

猫、食物、作业,这些话题都是安全的,也是一些融洽关系的话头。其实美国人自己也一样,当他们到了陌生人的家里,首先聊到的就是天气,食物这些无足轻重的东西。但是一旦熟悉之后,真正的交流才开始了。而这个才是跨文化交流的真正意义。

小红书连夜招聘英文内容审核员,这一举动也很有意思。因为之前国内的社交平台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现在英语使用者来了,他们需要尽快了解这些人。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评论,“我还没走向世界,世界就走向我了”。



然而,“我走向世界”却远比“让世界过来”要更为重要。

因为世界更大,也包含很多未知的东西,观念上的差异,这些都需要自己一点点地去亲历。

韩寒不是有个电影上是这样说的吗,你都没看过世界,能有什么世界观呢?

猫和作业,当然是人畜无害的,但是总有一些话题,会存在一些纷争。

尤其是你到底怎么看待美国啊。

咱们国内网民最喜欢听的就是美国人自己来批评自己的国家。

但是美国人早就这么做了,他们不断地进行严厉的自我批评,但是国家发展却蒸蒸日上,这是什么道理呢?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想要形成共识是困难的,但是如果仅仅是在猫、做作业这些事情上达成共识,这种交流自然也是无意义的。

在小红书平台上允许中美网友相会,这是一个信号。预示着一些靠排外来吃流量饭的人,在未来的几年将会比较艰难。

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些人本质上,并没有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用梁文道的观点,他们只是在贡献“负生产力”。

小红书是个起点,知乎还会远吗。当老美看到知乎上有那么多“年薪百万”的人,恐怕会更加惊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