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与空间”(pace and space)是迈阿密热火队 “三巨头” 时期冲冠失败后提出的口号。没想到,这个口号后来影响力越来越大,贯穿整个 2010 年代,直到现在都还是联盟中的重要理念。



仔细想想,保持快速的节奏和拉开宽阔的空间,这事儿一直都很重要。

只是有影响力的球队提出这个口号后,这方面就更受关注了。看看足球领域,这两个要素也越来越受重视,感觉这是体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现象。

最近我特别关注的球队是克利夫兰队和孟菲斯队。我觉得这两支球队在逆境中崛起、实现逆袭,以 “节奏与空间” 为基础的进攻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篇文章咱们先聊聊孟菲斯队。

孟菲斯队目前还没有出场时间超过 30 分钟的球员。通过这样的出场时间管理,就像打一场电力十足的攻坚战,把球员的体能和活力发挥到极致。

这支球队的挡拆频率相当低。就像上面那张图展示的,就算做挡拆,也多是那种轻微的挡拆,主要是为了在正面争取最大空间,然后积极推进比赛节奏,充分利用转换进攻的优势。球队主打通过挡拆、扇形切入等创造进攻空间,以突破为主的进攻方式,也就是运球突破进攻战术。

在孟菲斯队的比赛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对手防守还没完全落位的时候,球就传给了跟进的贾克森・海斯。加速后的海斯要么选择突破,要么来个跟进三分。海斯可以自己运球完成进攻终结,其他内线球员,除了杰克・莱曼,都能在对手扑防时抓住机会。特别是阿尔达马,技术相当出色。

这就是典型的运球突破进攻。

场上会形成 4 外站位,球员占据腰位和底角。这样一来,侧翼空出,就能制造出双重进攻空间。

这里说的 “空间”,指的是能直接传球过去的距离范围,也就是球员之间的空位。

如果是单重空间,就可以直接传球;要是双重空间,就可以进行二次传球。

大致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当球员分布在高位、侧翼、底角时,他们之间形成的就是单重空间。



不过,要是稍微改变一下球员站位,就能制造出双重空间。把高位、侧翼的球员移动到腰位,再安排一名球员站在篮下强攻位置,这样底角和罚球线延长线的腰位之间就形成了双重空间。现在,腰位和侧翼有时候分得不是那么清楚,但不管怎么说,多了一个空间,突破起来就更轻松了。

孟菲斯队在制造这种进攻空间时,最常用的就是 “扇形切入”(fan cut)。德斯蒙德・贝恩把球传给贾克森・海斯,海斯准备突破时,贝恩同时沿着突破方向往底角移动,原本在底角的莫兰特则从底线切入。通过扇形切入,创造出进攻空间。

接下来看看亨斯・切斯特战术。肯纳德做挡拆后外切,莫兰特朝着这个方向突破,肯纳德同样进行扇形切入。因为以运球突破进攻为基础,所以不管用哪种战术组合,都能打得有模有样。



补充个小知识:在应对换防时,像莫兰特这样朝着挡拆者移动方向突破的方式,被称为 “顺着挡拆者轨迹突破”(drive the wake)。通常情况下,控球者会借助挡拆往相反方向移动,导致防守球员的重心往挡拆者移动路线的反方向偏移,而这种方式就是反过来利用这一点,在面对换防时经常使用。

和其他球队相比,孟菲斯队的进攻中,快速的比赛节奏更为关键。一旦对手防守落位,再想通过突破制造防守漏洞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他们要尽可能快地推进,完成突破,然后像滚雪球一样扩大优势。就像今天对阵休斯顿队的比赛,如果节奏变慢,就会比平时更依赖挡拆。当然,今天这场比赛防守端问题更大,但在关键时刻,这种打得憋屈的进攻表现,在未来比赛中很可能再次出现。除了通过逼迫对手失误打快攻找乐子,平时擅长的转换进攻都没打出来。这方面看来,球队还是需要做些应对准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