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这几年,想要在医院里用上“进口药”好像越来越难了。
前段时间,孩子因为肺炎住院,期间需要用到雾化治疗,主治医生介绍,雾化所需的布地奈德和特步他林,进口药的效果要优于国产药。
只不过,如今医院里已经没有进口药可以用,只能自己去外面药店购买。
这样一来,就导致原本可以通过医保报销的药费,如今只能自己承担。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口药在医院开始不受待见起来,以前医生会给重点推荐,现在直接“查无此药”。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2024年12月30日,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结果正式公布。
而这场国家药品集采的谈判,据说也创下了多个历史之最:
集采产品数量历史最多,降价幅度历史最大,药品价格历史最低。比如预防心梗、脑梗的心脑血管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标单价降至三分钱一片。
这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可是极大降低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不过,也有人注意到,在这批集采药物中,原研药却无一中选。
原研药不代表就是进口药,但从目前来看,国产原研药占据的比例不高,还是以进口药为主。
而从目前医保报销的政策来看,原研药无缘集采名单,也就意味着它们会逐渐在公立医院消失。
对于大部分普通患者来说,今后在公立医院里,想要用到进口药也将越来越难。
这到底是不是好事,说实话,目前还真不好下定论。
一方面,集采向国产药倾斜,使得病患能以更低的价格用上与进口药“同类型”的仿制药物,有利于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习惯用进口药的患者,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期服用进口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或许就不太友好了。
老百姓应该有自己选择用国产或进口的选择权,而不是被强制性的直接失去选择权。
评论区里,很多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有人对此表达了忧虑,认为国产药物目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买起来便宜用起来贵。
比如,有的药包装盒看着挺大,说明书也弄得挺长,可里面却只装了可怜兮兮的四片药,一次要开四五盒,不知道厂家是怎么想的。
也有人对国产药的效果表示了怀疑,拿常用的消炎药阿奇霉素举例,国产吃一盒都没用,进口的吃几片就见效。
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国产药就像部分网友说的那么糟糕。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产药之所以便宜,主是要节省了最为关键的“研发”过程里的高额成本,而且通过国家药品集采,才能把价格打下来。
实际上,药物的疗效还是有保证的。
有人也曾质疑,3分钱一片的药,真的能吃吗?
就拿这款阿斯匹林肠溶片来说,实际的成本就很低,据资料显示,其原料成本仅为0.003元。
进口的81毫克”拜耳“阿司匹林肠溶片,网购价格不到5美分一片,在同为仿制药大国的印度,一片75mg的阿司匹林片剂仅0.2卢比,折合人民币不到0.2分钱。
其实,并不是如今的国产药卖的低,而是以前的药品价格太高了。
笔者的父亲患有脑梗后遗症很多年,阿斯匹林肠溶片也是长期服用,国产和进口药都用过,感觉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按理说,即便没有进入药品集采名单,也不至于出现在公立医院开不到进口药的情形,这其中一定是有问题的。
一来,到底是公立医院彻底没有了进口药,还是说医生轻易不给病人使用?
有网友就质疑,是不是普通人用不上,某一些特殊群体就可以?
这种猜测靠不靠谱,业内人士估计最清楚,医院“看人下菜碟”的毛病有没有,很多人都是深有体会的。
药品的国家集采,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原研药因此从公立医院消失,也值得关注。
怎样才能让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既让患者用得起价格更低廉的国产药,也能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这种患者享有的选择权,不应该被轻易的剥夺。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无任何不良诱导倾向,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本人进行删除。
渔夫说事
用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热点,用老百姓的语气评说身边时事,这里是不一样的渔夫说事!
472篇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