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周,就到春节了。
你是否也跟我一样,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个仪式感?
那就是——断舍离:
包装还没拆的过期食品、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杂物、几年没穿过的衣服、小孩的各种玩具……
每年都感慨“家里哪来这么多东西”,却依旧无脑地买买买,好像永远都不满足。常常想断舍离,又狠不心来,导致“物质过剩”。
除了物品,你是否有某些回忆、某段关系、甚至是某个人,想永远地说再见?
有朋友说,想把和前任在一起的照片都删掉。
“在一起 5 年,拍了上万张照片,一直舍不得删,好像只要它们存在,那些回忆就还在。
但是,听说他已经带新女友见了家长,我也该开始新生活了吧。”
也有朋友说,想好好清理一下微信通讯录。
“这些年加的好友越来越多,每次想删掉一些压根不联系的人,却总想着‘万一以后有需要’咋办?
结果通讯录里躺着1000多人,能谈心的却没几个,发个朋友圈都要分组可见,真累人。”
我们总以为拥有越多,就证明自己过得越幸福。
事实却是,拥有的越多,无法断舍离的就越多,烦恼和痛苦也随之越多。
只有消耗你的人、事、物减少了,精神状态才会变好,生命能量才会更强,人生才会越来越顺。
所以,从此刻开始,我们不妨:
好好地断舍离,好好地和过去告别。
有个叫乔桑的90后女孩,在她88㎡的房子里,只有6件家具。
她的生活极其简朴:每天睡在地板上、捡便宜的菜买、出行只坐公交。
央视纪录片《生活的减法》,记录了她的一天:
早起刷牙,她的牙膏已经挤不出来了,为了不浪费她就剪开外壳,努力刮出最后一点;
去菜市场,她会跟老板要一些蔫了的菜,被别人笑话也无所谓,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在解决资源过剩的问题;
吃饭常靠“以物换物”,她给邻居黑豆、燕麦,邻居还她西瓜、猕猴桃、排骨汤;有朋友来做客,她会把伙食成本控制在10块钱左右......
这样生活几年后,乔桑觉得: “疯狂购物,并没有给我带来长久的快乐,反而断舍离以后,我整个人更开心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概念——物质黏性:
过剩的物质,像狗皮膏药一样黏在我们身上,甩都甩不掉。
这个概念是作家山下英子在她的书《断舍离·人生清单》中提到的,与之类似的,还有精神黏性、空间黏性、时间黏性……
乔桑,就是一个物质黏性很低的人。
但很多人,物质黏性却很高。
TA们物欲很强,生存空间被塞满了各种过剩物,健康、心情也随之受到负面影响,发展和成长也受到干扰。
好好清理我们的物质黏性,才能带来更多幸福感。
就像山下英子说的:表面上丢掉的是物质,但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内心的“多余执念”。
可为什么有很多人,明明也想像乔桑一样,好好地断舍离,过上极简生活,但就是做不到呢?
原因可能是以下三点:
1、物质轴思维
物质轴,是指生活以物质为轴心。比如同一件衣服买好几个颜色,迷恋大牌、奢侈品,喜欢购物带来的快感……
这种心态,被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解读为:
“作为一个人,他与他拥有的物质财产无法分开。衣服或房屋如同身体一样,是自我的一部分。他越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便越需要拥有物质财产;
如果他失掉了物质财产,‘自我’便少了重要的一部分,便在某种程度上不被别人或自己看作一个全面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太关注物质,不知道除了这样,还有什么能让自己开心起来。
可买来的东西发挥不了作用,人也会迷茫,觉得离开这些东西,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2、拖延心态
《断舍离》中有一个观点:
拖延的本质是逃避。我们拖着不去断舍离,是在逃避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妻子如果丢掉家里很多东西,丈夫或许会说她“败家”;丈夫把不用的钓鱼竿送人,也可能会让妻子不满。
逃避不确定性,会助长拖延心态,让人过上一种消极的生活。
微博热搜#熬夜本质上也是一种拖延#中,有一位博主讲道:
“白天,我们作为一件他人的劳动工具存在,到了晚上,我们才终于拥有了可以完全掌控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熬夜,也就是拖延入睡,其实就是在逃避失去这种掌控感。”
熬夜和物质黏性一样,都是我们掌控确定性的方式。但这如同“饮鸩止渴”,看似能带来安全感,实则后果更严重。
3、囤积愿望
我们经常看到老年人喜欢囤各种东西:包装盒、塑料瓶、废纸壳……
TA们年轻时经历了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匮乏感根深蒂固,而囤积物品能消除匮乏感,于是便养成了“囤积癖”。
不止老年人,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有囤货的习惯,这可能是一种“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童年时期缺失的物质和爱太多了,长大后就会拼命想补偿自己,以此来填补内心的匮乏感。
另外,我们身处一个物质过剩、网络发达的时代,如果抵制不住诱惑,人就更难和物质黏性划清界限。
总的来说:告别冗余的生活和物欲,需要强大的内心力量。
很多人可能觉得,享受物质生活并没有太大坏处,为什么非得改变呢?
但适度降低物质黏性,我们会过上另一种更高质量的生活。
1、我们的思维模式会从“物质轴”转变为“空间轴”。
空间轴,就是把空间作为生活轴心。
《极简主义》一书的作者Ryan Nicodemus,为了养成“空间轴思维”,不惜丢掉家里80%的东西。
他曾是一个极度追求物质的人,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拥有豪车、洋房,但心里却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富有。
后来,他约见了几位极简主义者。回家后,他花了9个小时打包好家里的所有东西,包括衣服、家电、家具……
在接下来的三周里,他要用什么东西,再从箱子里拿出来。21天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只使用了20%的东西,剩下80%的东西还在箱子里,动都没动过。
为了拥有这些东西,在过去的10年里他每天努力奋斗、工作,但这21天的经历让他意识到:没有这些东西,反而更轻松自由了。
于是,他把这些东西全部送人、变卖、丢掉。
房子空了,他的心态也变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了内心的富足,因为他为真正有用的东西腾出了空间。
清理物质黏性,就像给生活进行“排毒”。能让我们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享受生活环境里没有一丝负担的感觉。
2、帮助我们培养“理念自律”的心态。
理念自律,是指从认知上自律起来,从精神上断舍离。
比如这两个场景:
“精神断舍离”前,明知道自己爱的是个烂人,还是早上一醒就看手机,看对方有没有给自己发消息。TA没发就难受,发了又会因为分不掉而难受。
“精神断舍离”后,自己知道这段关系已经结束了,果断从心里把TA踢出去,腾出更多空间,来关注对自己有益的事。
理念自律,让我们保持清醒、理智的认知。哪怕只是逛个超市,看到一个打折物品也会思考:
“这个东西能不能派上用场?对我有用,就买;对我没用,白送也不要。”
这种干脆利落的心态,不仅能省下钱,还能让拧巴的人变得洒脱。
就像一个网友说的:卖掉了前男友送的东西,就像卖掉了“恋爱脑”,从此专心爱自己。
3、为自己创造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环境。
学者Matthews等人研究发现:
低自尊的人,更容易产生“物质黏性”,因为TA们无法好好评价自己,只能通过占有更多物质,来得到外界和自我的肯定;
而断舍离之后,人们的注意力会回到自身,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尊水平。
就像前段时间的一个网络热梗:当代年轻人在上进和上班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
不拜金不购物不买车买房不送礼收礼……这样的“佛系”生活,将人花在囤积物品上的金钱、时间、精力都缩减到了极致。
所有放不下的人、焦虑的事、过剩的物,都在这种心态下慢慢失去支持,从生活中剥落。
而留下来的人和事,都保持刚好合适的状态,人的自尊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滋养,整个人生都会轻松很多。
一些收纳达人,做断舍离时都有一个系统的过程。
比如日本收纳达人、全职太太Mori,她每天只花很少的时间做整理,却非常高效。
她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上8点准时起床,丈夫铺床,她喂猫;
8点10分,丈夫扫二楼,她扫一楼;
8点30分,各自准备早餐,厨房只放必需品,早餐只需用到一个碗、一个勺子。
接着,她就开始享受全职主妇的生活:化妆、购物、逛街、做饭、逗猫……
期间,她会抽时间做一些整理、收纳。
首先,将衣服按颜色、厚度叠放整齐,用收纳袋收好,用标签备注好。
这种收纳方式,也适用于小物品、厨具、清洁用品等。
然后,善用挂钩、收纳板、收纳盒,整理大小物品。
使用这些小道具有一个好处:所有东西都整齐划一,就很容易发现哪些东西是多余的。
比如过期食品、多年没穿的衣服、功能重复的工具、长时间没用但舍不得丢的电器……
每一次收纳,都能清出一些过剩物质,丢掉、送人、捐赠,或者放上二手网站。
收纳完,Mori还会用棉签清理各种小角落,这种细致到“变态”的清洁方式,其实是把物质的功能发挥到极致,避免物质过剩。
这样的生活,Mori持续了三年多。
现在她的家长这样:
以及这样:
还有这样:
是不是非常简单、整洁?累了一天回到家,这的生活场景能让人立刻放松下来。
当然,我们也不是非要像她这样,把物质黏性摆脱到极致。适当保持物质追求,是完全合理的。
只是需要注意这两个方面:
1、会做收纳整理,不定期清理过剩物质。
2、养成记账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消费。
除了物质层面,如果想要在精神层面断舍离,我们可以这样做:
1、对自己的人生有基本的规划和取舍。
比如,能够决定自己在什么时候、把资源投入到什么事情上;
能够放下已经过去、不再产生正面价值的人和事;
能够总结自己在之前的经历中,有哪些成长、经验和收获;
不执着于一定要做到某件事,心里有一个底线,会及时止损。
2、远离长期消耗你、对你没有任何意义的关系。
比如,远离会伤害你、对你没有成长价值的人;脱离与你理想生活蓝图无关、无法让你感受到幸福的关系。
对“高度依恋”的人来说,这可能有点难。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放下“完全受这段关系控制”的执念,另外寻找精神寄托,让自己慢慢变强大。
等内心拥有足够的力量,再让此段关系“翻篇”。
3、关注那些能提高心理能量的事。
比如,增加一些不会导致物质过剩的运动:瑜伽、跑步、冥想……
减少会消耗心理能量的活动:看直播、逛购物App、刷种草文……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断舍离的核心:
必要-合适-愉快。
是否适合我?是否有必要?是否让我心情愉快?
留下符合这三点的人和物,其余的,就让它慢慢从你的生活中消失吧!
“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在这个物质、欲望都容易过剩的时代,《断舍离》中的这段话,提醒着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空间。
也就是,让你的“自我”生长出来,去思考什么才是你想要的,什么才是对你最重要的。如此,你自然会做出舍弃。
你会发现:那些活得轻松自在的人,都很会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
毕竟,你的生命有限,不要再为消耗你的人、事、物而活。
新的一年,愿你:放下身心的负担,活得自洽而轻盈。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芒来小姐、笛子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unsplash、网络
部分参考资料:
《断舍离·人生清单》-山下英子
2024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也许我们经历过挫折、遭受过伤害,亦或者是因为某些未达成的目标、某些无法相伴的人而感到遗憾、甚至难过。但2025年已经来临,我们只有勇敢「翻篇」,才能重拾好心情,拥抱新的一年。
2025年新年来临之际,壹心理发起「新年心开篇」公益活动,陪大家一起翻篇:
百位咨询师发声:人一定要有「翻篇」的能力
100位壹心理入驻咨询师共同倡导,以咨询师角度陪你勇敢「翻篇」,奔赴下一程。
城市寻宝:一起接力「翻篇」
邀你前往1200BOOKSHOP书店打卡「翻篇」角落,与陌生人交换重启的勇气。
主题直播:学会「翻篇」,拥抱2025
特邀6位资深咨询师接力直播,与你一起探讨NPD、MBTI、淡人/浓人、二手生活、意义饥渴症、主体性等六大议题,助你开启新篇章!
新年快闪群:想「翻篇」的那件小事
邀请你加入壹心理「翻篇」快闪群,与群友一起接力打卡、互相鼓励,解锁公益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优惠券、冥想星球周卡、壹心理周边、心理学好书等不同奖励。
点击下图,一起「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