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近日,根据省生态环境厅信息,2024年太湖水质创30年来最好水平,总体达到Ⅲ类,首次实现全年达良好湖泊标准,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首次提高到“优秀”等级,太湖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奏响新时代“太湖美”。

同做水文章,流域问题“全域解”。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一曲“太湖美”唱尽江南风韵和无尽乡愁。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流域粗放式发展,太湖遭遇严重污染。作为大型浅水性湖泊,太湖具有跨区域范围广的特点,其治理堪称世界级难题。对于太湖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曾专门询问太湖水质。2007年以来,江苏举全省之力治太,勇扛上游担当,共创生态之湖。2007年以来,各级财政和社会投资累计投入超3000亿元,通过清内源、减外源、扩生态,打好治太“组合拳”。仅2024年,太湖流域五市和省各有关部门就统筹实施治太项目560个,年度投资达331亿元。从效果看,2024年太湖流域206个重点断面优Ⅲ比例为97.6%,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1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从2007年8条劣V类改善成全部达Ⅲ类,交出全流域治理新答卷。

功夫在水外,湖内问题“湖外解”。我们常说,治水问题在水里,功夫在水外。太湖流域人口密集、城镇密集、产业密集,治太需要做好“湖外解”。我们看到,针对岸上企业污染源,省级层面出台《太湖流域禁止和限制的产业产品目录》,及推进印染、化工等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200多家化工企业全部清零,建立完善“磷账本”“磷清单”,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5.85万家;针对其他污染隐患,加大控源减污力度,流域累计污水管网达到3.3万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超过950万吨/日;在全国创新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目前已建成30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可喜的是,2024年太湖蓝藻水华平均面积、最大面积、藻密度同比下降15.8%、4.3%和17.5%,连续17年实现安全度夏。

永远在路上,历史难题“永续解”。太湖流域治理涉及方面广、牵涉利益多、累积矛盾多。从1991年起,国家启动第一期太湖治理工程,到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全流域科学治太攻坚战全面展开,到如今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水质创30年来最好水平,这背后是全省上下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和齐心协力,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与此同时,要认识到,水生态是个易碎品,需要长期精心呵护,要实现“浅湖深治、太湖永治”,更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看到,自2023年,江苏出台《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细化分解100项具体任务,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开展治太工作。相信全省上下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坚持先立后破、标本兼治,纵深推动太湖永续治理,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的目标愿景一定能早日变成“太湖美”的多彩画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