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传承了几千年,流传下来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观前人书法大多以实用性为主,主要是用来记事、沟通,喜怒哀乐尽抒情怀,词语简练,却情绪饱满,配合起伏跌宕的书写节奏,让人观之如身临其境,与书者共情。



历代书迹中颇多信札,多以问候陈情为主,但是有一封书信却是对上级的批评,这样的书信能够流传下来实属不易,毕竟收信者大多会愤怒的将信撕掉,所以当今天还能够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应该倍感珍贵。



这封信就是唐颜真卿的《与郭仆射书》也叫《争座位帖》,为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颜真卿致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信函,是颜真卿行草书法的代表作,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



当时唐朝名将郭子仪凯旋还朝,代宗命百官于长安城迎军。尚书右仆射郭英乂为取悦于大宦官鱼朝恩,不顾朝廷规制,刻意将鱼朝恩的座位排在品阶比他高的尚书之前。对于这样露骨的献媚之举,一向以正色立朝的颜真卿愤然致书郭英乂,对其所作所为进行严词斥责。



《争座位帖》原稿用唐畿县狱状磓熟纸写就,共七页,秃笔书,有夹行小注和勾改痕迹,短行不计共六十八行,全文计一千一百九十三字。该帖随意自如,挥洒有度,为历代书家所重,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称行书“双璧”,又与《祭侄文稿》《告伯父文稿》并称为“颜氏三稿”。



颜真卿时任刑部尚书,品阶在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之下,这封信是下级对上级提出的批评和斥责,此等信件在遵从等级制度的古代实属罕见,唯有刚正不阿的颜真卿才有此胆魄,为后人创造出这样一篇旷世佳作。



颜真卿应该算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个性的书法家了,其书名虽然震古烁今,但是却不如其品格更为后人崇敬,颜真卿为官一生刚正不阿,忠义无双,从不趋炎附势,虽然救朝廷于危难之中,然屡次得罪权贵,招忌受陷,起起伏伏,最终也死在奸佞小人之手。



《争座位帖》充分显示出颜真卿不畏权贵,“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刚烈性格,除了对上级不满就直言斥责外,他对皇帝的一些错误也毫不姑息。



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逃离长安。之后,太子李亨带两千禁军北上。不久,被拥戴即皇帝位。757年,收复西京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同年自蜀中迎回玄宗。当太上皇一行到达凤翔时,跟随护卫的禁军尚有六百余人,被全部缴械,改由肃宗派来的三千精锐骑兵保护。



时任宪部尚书的颜真卿不满肃宗所为,便率百官朝见太上皇,只因当时玄宗还未将国玺传于肃宗,肃宗闻之不悦,不久将颜真卿贬黜为冯翊郡太守,官阶由正三品变为从三品。由此可见颜真卿的忠义刚烈。



《争座位帖》为后世所宝,苏轼言:“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



一向贬低颜书的米芾则说:“秃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



何绍基则认为:“此帖笔法之佳,当在《兰亭》之上。”



王澍:“三稿皆公奇绝之作,《祭侄》奇古蒙宕,《告伯父》渊润从容,至《论座》则兼有《祭侄》《告伯》两稿之奇,情结不同,书随之异,所以直入神品,足为《兰亭》后劲也”。



阮元:“《争座位帖》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夫不复以姿媚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为行书之极致。”



杨守敬:“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创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