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效率为纲的工业化革命,为我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满足,同时也将人禁锢在机械复制的流水线上。早在上世纪30年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就在不朽经典《摩登时代》中,以一幕螺丝般重复无聊旋转的工作场景,预言了现代人的普遍境遇。
在这个机械复制的时代,一种被本雅明称为“灵韵”的东西正变得黯淡,附着在人类创造物身上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部分逐渐消失,甚至人本身也在失去其独特性,以适应这个高度要求可复制、标准化的世界。
如果说某些领域的产品,我们还可以接受甚至要求它进行标准化,那么在人文艺术领域,这样的“异化”是否还能被我们所接受?当我们谈及音乐时,已经越来越自然地使用“工业”这个词作为后缀,似乎这种充满灵性的最古老艺术形式也可以理所当然地“工业化”。电子音乐、program大行其道,我们可以用高度标准化的预设音色来制作音乐,逐渐抛弃现场演奏乐器时的那种粗粝、瑕疵,以及音符在细腻动态中的强弱变化,和艺术家灵光乍现的变奏(灵韵的体现),手艺人和艺术家手中的艺术造物,那种难以被归纳和定义的独特性,那独一无二的灵韵,与严丝合缝的世界格格不入的主张,是否还有其存在的价值?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凯琳·达德利在其著作《吉他匠人:工业化时代的手工艺者》一书中,如此形容手工乐器的独特性:如同吉佩托为木偶注入灵魂,使非生命的木头拥有灵魂(即匹诺曹)。所以,手工乐器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它和流水线制品有什么不同?
2025年1月18日,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书系联合上海图书馆,邀请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知名乐评人王江、著名吉他手周紫峰三位人文与艺术领域的嘉宾,他们将从吉他这个大众普及率最高的乐器谈起,从手工乐器,到文化产品,再到人文艺术,为我们解读工业化时代中,手工艺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嘉宾介绍
汤惟杰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江
原《音像世界》杂志记者、乐评人
周紫峰
音乐制作人、著名吉他手
活动介绍
活动主题:手艺人与流水线:机械复制时代的人文艺术
活动时间:2025年1月18日(周六)14:00—16:00
活动地点:上海图书馆 东馆7楼 阅读推广区
活动主办方: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上海图书馆
线下参与方式: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即可报名
线上参与方式:预约下方直播即可观看
【相关图书】
《吉他匠人:工业化时代的手工艺者》
作者:[美]凯瑟琳·达德利
译者:谭宇墨凡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出版年:2024年3月
这是一群“匠人”的故事。他们对手工艺传统的坚守,为“匹诺曹”注入了灵魂,他们是工业化、智能化的当下,“匠人精神”的最佳诠释者。他们是“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本书全景展现了手工制琴师的独特世界,在一个技术变革浪潮不断冲击传统行业的时代,在一个重视更快、更高效的商业模式的资本主义体系中,再现了一种奇妙而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方式,彰显了手工业在后工业化时代的独特价值。
【作者简介】
凯瑟琳·达德利(Kathryn Marie Dudley),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作品主要聚焦于美国后工业时代转型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诸如美国在后工业转型后消失的产业和职业,以及传统行业在后工业时代中的生存境遇。著有《消失的生产线:美国后工业时代的失业与新生》《债务与剥夺:美国农村的农场》。
【近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