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抗震设防

防“震”于未然

2010年海地7.3级地震15周年



地震实况(来源: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海地,这个镶嵌在加勒比海上的明珠,曾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黯然失色。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一场里氏7.3级的强烈地震震撼了这个岛国,将半数国土几乎化为废墟,首都太子港地区更是遭受重创,90%以上的建筑物严重受损或被毁,无论是贫民窟,还是总统府,甚至联合国特派团大楼等重要建筑无一幸免,尽成瓦砾之场。


海地总统府在地震中受损(来源:新华社)

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以南和以西约25公里处,并伴随着多次5级以上的强烈余震,太子港及周边地区位于烈度Ⅸ度(9度)和Ⅹ度(10度)区内,建筑物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医院、港口、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据海地政府称,地震共造成约31.6万人不幸遇难或失踪,30万人受伤,130多万人无家可归,其伤亡人数远超同等级别的其他地震,成为二十一世纪以来直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灾难。


海地地震示意图(来源:新华社)

海地位于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的交界处,正处于地震活动末期的“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带上,这一区域边缘受到左旋滑动和挤压控制。历史上海地曾多次遭受破坏性地震的侵袭(例如1751年8.0级地震、1842年8.1级地震等),而此次地震由于震级较大,震源较浅,震中位置距离城市较近且人口密度大,因此导致重大的地震伤亡和损失。



海地地理和构造背景(来源:USGS)

回望历史,海地作为拉丁美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程度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建筑抗震设防方面存在严重缺失,地震对太子港地区以及城市西部和南部的农村地区和城镇的建筑物造成了广泛破坏。整个太子港地区除部分多层砖混结构和少量的框架结构、工业厂房进行一定的抗震设计外,大多数建筑均为抗震性能较差的砖结构,且分布着大量的无抗震能力的简易房屋。几乎所有的严重破坏和倒塌似乎都发生在这些抗震性能不佳的建筑物中,而经过抗震设计且建造良好的建筑在地震中基本没有倒塌,这些在地震中严重受损乃至倒塌的房屋是导致海地地震人员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


大量房屋在地震中被损毁(来源:央视网)

震后太子港市中心两个临近结构的强烈对比凸显了结构抗震性能不佳的严重后果。一座2008年建造的多层医院在地震中倒塌,该医院虽然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抗侧力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柱提供,但框架柱截面尺寸较小,且柱身和梁柱节点处缺乏箍筋,不利于“强柱弱梁”的实现,导致在地震作用下柱先发生破坏从而结构倒塌


太子港市中心的医院震前震后对比(来源:USGS)

相比之下,街道对面经过了抗震设计的大楼仅发生了轻微的结构损坏,主要损坏模式表现为柱底的混凝土剥落,这是因为该大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可以作为该结构体系第一道防线的主要抗侧力构件,而框架作为第二道防线,有效地抵抗水平地震作用,防止结构倒塌。


经过抗震设计的Digicel大楼在地震中屹立不倒(来源:USGS)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建筑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只有做实、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尤其是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加固地震易发区建筑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是有效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震”于未然的措施。

落实抗震设防要求是强化抗震设防的首要前提。我国已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推动提升地震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和重点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并形成了差别化的抗震设防要求制度体系

我国国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不同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存在显著差异。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按照地震危险性程度,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参数为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抗震要求的有机统一。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地震区划图已历经五代的发展历程,为建筑抗震设防提供了科学依据,成为我们守护生命财产的“安全地图”。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灾害的防御能力,提升地震风险防范能力,自2022年起,中国地震局启动了新一代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支撑,通过多概率编图、陆海一体化覆盖、高精度危险性评估以及广泛的应用范围等技术思路,修订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这将为建筑抗震设防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依据,进一步提升对基层精细化需求、行业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能力,推动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现代化

回溯至18世纪乃至整个19世纪,海地这片土地度过了长达250年的岁月,不曾被重大地震的阴影所笼罩,这一历史空白无形中削弱了当地政府和民众对地震的认知与防范意识。然而,平静终被2010年1月13日的震撼所打破,仅仅11年后,2021年8月14日另一场7.3级的强烈地震再次重创海地,带走了超过2200条宝贵生命。

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灾难,深刻地提醒我们面对地震这一自然界的不可抗力,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震”于未然,筑牢抗震防线,守护生命安全强化抗震设防就是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确保在灾难来临时,让每一座建筑都成为生命的避风港,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一片天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作者:山东省地震局 刘金辉

来源:震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