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这一年,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和毛主席先后离开了我们,新中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失去了三位重要的国家领导人,损失惨重,人民群众深陷于一片悲痛之中。
1976年5月27日,毛主席接见了时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和夫人努斯拉特·布托,以及国防和外交国务部长阿齐兹·艾哈迈德,
这次会见仅进行了10多分钟便宣布结束,是毛主席历次会见外宾最短的一次,也是他说话最少的一次,谈话期间只有几句简短的话。
人们从电视画面中看到,年事已高的毛主席脸色有些憔悴,动作艰难,宽大的裤管下露出了一小节缺乏肌肉的足踝,他的状态引起外界无限遐想……
但即使如此,人们也没有想到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外宾。不久之后,中央出于对毛主席身体状况的考虑,正式对外宣布,
由于毛主席年事已高,且工作繁忙,今后将不再安排他会见外宾。
与此同时,一般性中央文件不再送至毛主席处进行批阅,以此减少毛主席的工作量,让他能有更多的时间疗养身体。
其实,自1976年5月以来,毛主席的病情就已经严重恶化,但出于保密的要求,只有少数人知道实情,外人对此一概不知。因此,当9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台对外播报毛主席逝世的噩耗时,一时之间引发全国震惊,当时,远在广州的许世友将军更是十分吃惊,迟迟不敢相信。
等许世友将军缓过神后,他立即着手在家中为毛主席设立了灵堂,屋内的四面墙上更是贴满了毛主席的画像和海报,同时,许世友也接到了进京守灵的命令,正在准备进京事宜。
许世友和毛主席的交情为何会如此深厚,毛主席对许世友的革命生涯有着怎样的影响,许世友进京守灵时又为何不顾阻拦非要带枪守灵呢?
毛主席“两救”许世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放弃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5年,许世友任红4军军长,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并率领部队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顺利会师,但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反对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甚至对红军进行了分裂,率部继续南下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张国焘的第二“中央”被迫取消,之后,随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到达陕北。
1937年,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和军阀主义作了严厉批判,但中央决定以批评教育为主,会后,仍派他担任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中的重要职位。
由于许世友任职于红四方面军,是张国焘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中央对张国焘的批评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许世友和军中其他同志,这让他心中产生了疑虑。
在对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后,许世友决定要离开延安到四川去打游击
,军中有人意识到情况不对劲,便将许世友抓了起来,在当时的特殊形势下,许世友的行为被军中不少人认为是背叛革命。加之中央在对他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许世友的态度比较恶劣,不积极配合调查,因此,
有人认定许世友已经反叛,提出枪决他的建议
毛主席得知后,毫不犹豫否定了枪决许世友的意见,只提出关禁闭即可
。许世友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军事才能突出,
但在政治方面不够成熟,行事直接,一不小心就会钻了牛角尖,但他本人是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的,跟张国焘犯下的错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于是,许世友在被关后,毛主席还亲自找他谈话,代表中央真诚地向他和红四方面军道歉,并接连向他鞠了三个躬。
起初,许世友觉得他是在作秀,专门做给别人看的,甚至一怒之下就要对毛主席动手,一旁的同志反应及时,赶忙拦住了他。
回过神来的许世友自觉这次死定了,但没想到,毛主席胸怀宽广,不仅下令不能枪决他,更丝毫没有提过自己差点动手打了他的事情,几天后,毛主席再次找到许世友,耐着性子继续跟他交谈,并细细道出他这些年来为红军立下的汗马功劳,这让许世友十分感动。
自此,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关怀下,许世友逐渐放下了思想包袱,一心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更是主动请缨要求上前线打仗,毛主席也没有冷落他,反而对他重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许世友被安排在山东一带,负责当地的革命任务,而他也不负重托,受到了毛主席的夸赞:
“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还先后参加了朝鲜战争、一江山岛战役,1955年,他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司令员,执掌南京军区十几年,
堪称毛主席放在南京一带的定海神针
,除了在工作上信任他外,毛主席还十分关心他的生活,知道他爱喝酒,出于对他身体健康的担忧,毛主席专门派人劝他要少饮酒,保护好身体。
后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许世友也受到一些波及,在南京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突然之间的变化让许世友有些难以适应,毛主席知道后,派专机将许世友接了过来,询问南京的情况,实际上是在给他力量。
两人谈话结束后,毛主席还向身边人特意交代
许世友是谁都不能动的,这就是我的意见
。这一年国庆,许世友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毛主席与许世友会谈半个多小时的谈话被公开发表在报纸上,在北京待了40多天后,许世友才返回南京,每当谈及这次的经历,许世友总是感叹
“这已经是毛主席第二次救了我一命了。”
许世友不顾阻拦为毛主席带枪守灵
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
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以避免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出现消极情况。
这一决定无疑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了一块巨石,一时间,在全国引发了广泛议论,就连一些解放军将领也存在疑虑。其实,毛主席作出这一决定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新中国的经济已经步入正轨,各项政治体制相对完善,建设工作还在继续,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然而,为了避免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搞油”
这一现象,毛主席才坚持要让八大军区的司令员互相对调。
根据命令,
南京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
,尽管已经在南京待了十几年,内心充满不舍,但对于毛主席的命令,许世友第一个表示支持。就这样,许世友又开始在广州的生活。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传到广州,许世友在短暂的慌乱和伤心后,硬逼着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毛主席逝世后,国内形势必然面临新的挑战,而他奉命驻守广州军区,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事。
于是,在临出发到北京前,
许世友连下了三道命令,首先,重申部队的调动权,其次,立刻召集了广州军区各个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交代了注意事项,最后,安排了军区最近的工作内容。
安顿好广州军区后,许世友将军这才登上了飞往北京的专机。
事实证明,这三道命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特殊时期,有效避免了部队可能出现混乱的情况
搭载许世友将军的飞机落地北京后,许世友马不停蹄立刻赶往人民大会堂,只安排身边人向党组织汇报。结果,赶到现场的许世友将军还没进门就被门口的卫兵拦了下来,向来急脾气的许世友正要发火时,身边人赶紧跟他解释道,
政治局下达指令所有人不准带枪进入。
作为政治局常委的许世友一听,表示自己可没听说过这个规定,说完便不顾阻拦走了进去。就这样,
许世友将军也成为了唯一一个为毛主席带枪守灵的人。
从战争年代开始,许世友将军就经常枪不离身,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候,自己也都是带着枪的,这次是最后一次见毛主席,
许世友专门带上了枪为他守灵,其实是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他和毛主席之间的情谊。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像许世友将军一样的无数老一辈革命家们不顾个人得失和生死安危,毅然站了出来,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们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党、国家和人民,
这样一批穷极一生践行革命信仰和理想的革命家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在南京病逝,
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许世友将军一生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的得力战将,是有着崇高革命理想的共产主义战士,斯人已逝,但英雄热血依旧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