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漫步南京市和会街,主路旁是各色美食和来往的行人,充满烟火气。转向小路,老小区里也是生机勃勃。太阳正好,不少大爷大妈搬出小板凳,坐在楼下闲聊。“您认识蔡文君吗?他是前面中央门派出所的教导员。”记者一句问话打开了大爷大妈们的话匣子,或是自己的故事或是邻居的经历,他们谈起蔡文君都如数家珍。
1月10日,中宣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发布2024“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我省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教导员蔡文君光荣成为20名入选人之一。为什么蔡文君会脱颖而出?在居民这里,记者找到了原因。
“真没想到这事能给个社区民警做成了”
去年9月,在附近工作的秦甜甜搬进南京市新模范马路9号小区。租住这里除了离工作地近,她最看重的就是楼下有个羽毛球馆,“对我们羽毛球爱好者而言太方便了。”
秦甜甜口中的羽毛球馆在一个礼堂样的大建筑里,里面还开设了社区养老中心。虽是周日,但人来人往,干净又亮堂。不仅是本小区居民,附近居民都会来。但在6年前,这里曾是居民王阿婆的“心腹大患”。“一想到就要睡不着,里面住的全是人,电线密得像蛛网,如果着火就不得了。”
王阿婆说,这栋大礼堂是小区“老问题”,产权模糊,十几年里,礼堂被分割成多间群租房,最多时里面住了上百人,“多少年了,那么多部门都拿不下,所以蔡文君来了说要拆改,我们都觉得他在吹牛。”
“我工作的价值不是为了没有责任,而是尽可能把事彻底解决。”2018年到中央门派出所上任第一周,时任派出所副所长的蔡文君立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主动对接消防、城管、综治和社区等部门,通过多次协调召开联席会议,一份整治方案出炉。但有了方案仅是第一步,怎么被群众接受才是关键。
王阿婆回忆,那会蔡文君几乎是每天泡在小区里,逐门逐户讲解政策、听取诉求,争取租客支持。白天敲不开的门,他就夜里再来一次,“话说了三箩筐都不止”。有的租户家里困难,蔡文君就协调产权单位和街道给予适当补助。有的给他“冷脸”看,他也不管,反反复复上门劝说,最终把租户说动。
工作一做,就是近两个月。“其间小伙子还把腿跌断了,拄个拐棍一瘸一拐地还要来,小区里都喊他‘铁拐蔡’。”王阿婆笑着说,最后一户群租房被贴上封条时,小区上百居民都来“见证历史时刻”,情不自禁地鼓掌,“真没想到这事能给个社区民警做成了!”
“人是处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
在中央门派出所,一到晚上,蔡文君办公室门口总是挤满人,一群人在里面,还有两三拨人在对面等着。所里民警戏称为“蔡氏门诊”。“白天蔡教时常在外面出警或走访,不少人就认他,宁可晚上来也要等他评理。”聊起蔡文君的“独家疗法”,同事龚卫珍总结为:绝不推诿、换位思考、有理有情,让复杂矛盾的化解以柔软的方式走进群众心坎里。
“人是处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这是蔡文君的口头禅之一。2023年3月,辖区一家商贸区项目开工。这本是件好事,但施工期间工地与隔壁小区矛盾不断激化——工地要赶工、居民怕噪声,最多一天中央门派出所接到20多起报警电话。
“蔡教当时就敢和居民打包票,‘这个问题,你认我!给我3天时间!’”龚卫珍回忆起来只有佩服。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蔡文君却能同时考虑多方利益,牵头住建、房管、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作为监督方,邀请小区居民代表和施工方项目负责人,与社区民警等一起组建“群众服务工作群”。居民代表在群里提出问题,施工方第一时间回应;夜间有什么项目施工噪声大,施工方会第一时间在群里作出提醒。
信息通畅,摩擦自然降低。“只要我们把板凳坐热了,耐心倾听、循循善诱,再难解的心结也能解得开。”抱着这个念头,蔡文君每周召开小区居民议事会,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第一时间掌握诉求,邀请施工方协商办法。在他的努力下,双方再也没发生过激烈冲突,商贸区顺利竣工。
24小时在线的“社区管家”
中央门派出所辖区3.38平方公里,其中不少是老旧小区,居民年纪也偏大。记者发现,不少爷爷奶奶虽不用微信群,但“老年机”里都存了蔡文君的电话,有的甚至能背出来。“不管用不用微信,小蔡只要出警或是走访,都把电话留下。”
不仅是给居民留下联系方式,从2023年10月开始,蔡文君还专程把他的手机号贴在派出所接处警大厅里,方便大家有事能找到他。“别小看这一个电话,这可是我专属的24小时‘群众热线’,有事真能派上用场。”蔡文君说起此事挺自豪,去年8月,辖区里一位80岁的孤寡老人深夜不慎从床上摔下,腿部扭伤没法动弹,好不容易摸到手机,慌了神的老人第一时间把电话打给时常上门的蔡文君。在他帮助下,老人被以最快速度送医。
虽然事情解决了,但这次惊险经历也让蔡文君这个“社区管家”上了心。“年龄大的老人其实很无助,特别是孤寡老人,社会发展太快了,他们很多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去适应。”于是,蔡文君开始积极推动派出所和辖区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专门针对老年困难群体,在警医联动上下功夫。“咱们动起来,老人就医就能早一点、快一点。”
在蔡文君影响下,中央门派出所的年轻人之间私下比优秀不看数据,就看一起去社区走访,谁遇到的群众笑脸问候最多。“就和蔡教说的一样,咱社区民警做不到和群众靠得最近,啥工作能做好?”90后民警陈立边说边笑,有些羞涩地挠挠头,蔡文君的400多面锦旗让他有些眼馋。陈立悄悄告诉记者,虽然在基层工作没多少年,但他已经交了好些“居民朋友”。
说着话,这位年轻的小伙已戴好帽子,准备去社区走访了。“我也要和蔡教一样做穿警服的‘社区管家’,争取到今年底‘居民朋友’数量再有新突破!”
专栏阅读
来源丨新华日报
编辑丨裔倩雯
审核丨曹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