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不仅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更反映了黑龙江人民的生活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是黑龙江独特的文化标识。2025年全省两会期间,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刘东影提出《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与利用 赋能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提案。
“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部分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传承人群体逐渐萎缩,相关产业发展也较为滞后。”刘东影说。经调研,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与利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不足、资金短缺、传承人老去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聚焦如何有效保护、挖掘和利用发展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黑龙江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刘东影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符合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加大省级专项非遗基金投入,用于非遗项目的普查登记、抢救性记录以及传承人的培养等方面;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新非遗展示方式,如,开发非遗VR体验馆,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魅力。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非遗事业;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体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全社会对非遗的关注度;特别是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人队伍的建设,保障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发展空间。四是深化合作交流。积极搭建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分享成功经验;推动省内各地市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五是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点、街区或村落,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将静态展览与动态体验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选择;加大力度支持民间艺人开设工作室或传习所,鼓励他们参与创意设计、产品销售等环节,拓宽收入来源渠道,使非遗更好地与文旅结合。六是重视教育普及。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有关非遗的知识介绍,编写乡土教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将非遗引入舞台剧、电影、影视剧、微短剧;新媒体平台线上宣传非遗,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非遗。七是构建数字化档案库。对全省范围内所有已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梳理,采用高清影像、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永久保存;创建集成所有黑龙江非遗信息的数字博物馆,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这些珍贵资料,也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便利条件。八是推动非遗理论研究。多学科协同推动非遗理论研究,构建一个能够全面涵盖非遗各个方面特征的理论框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表现形式、传承现状等问题,为同类项目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九是促进国际交流。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际机构发起的相关活动,向世界展示黑龙江非遗的独特魅力;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其内涵价值,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利用模式。这不仅将为黑龙文化旅游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还将进一步巩固黑龙江作为东北亚地区重要文化交汇点的地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刘东影说。(记者 石启立 王可欣 王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