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文中姓名均为化名,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要下岗了?」李守信看着手中的通知单,双手微微发抖。
他和会计孙玉兰都在这次食品站的裁员名单上,两人的工作生涯即将画上句点。
本想着各自找出路,没想到孙玉兰一个提议,不但让他们在下岗潮中站稳脚跟,还收获了一段美满姻缘。
01
1993年的春天,东北料峭的寒风依旧刺骨。县食品站的李守信缩了缩脖子,裹紧那件已经有些褪色的深灰色工装,仔细清点着仓库里的存货。水泥地面上堆放着各式各样的纸箱,有统一冰棍的、大白兔奶糖的,还有随着改革开放涌入的各种进口糖果。
「这箱费列罗过期了没?」李守信一边翻看着保质期标签,一边在厚厚的盘存本上记录。透过仓库的小窗户,他看到几只麻雀在光秃秃的树枝上跳来跳去,忽然想起自己已经在这个仓库工作整整十年了。
「守信啊,你来办公室一趟。」王站长沙哑的声音从仓库外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守信放下手中的记录本,拍了拍沾满灰尘的裤子,快步走向办公室。推开掉漆的木门时,他看到会计孙玉兰正坐在墙角那张老旧的木椅上。她平日里总是笑盈盈的脸庞此刻显得格外凝重。
王站长坐在办公桌后面,桌上放着一份红头文件。他摘下老花镜,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说:「上面的文件下来了,这次改革,咱们站里要精简三分之一的人员。守信啊,你和小孙......你们都在下岗名单上。」
李守信只觉得头脑发懵,耳朵里嗡嗡作响。他32岁了,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可现在却要重新开始。从农村好不容易考进城里的工作,眼看着就要成泡影了。
「站长,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孙玉兰轻声问道。
王站长摇摇头:「我托了不少关系,可这是上面统一的政策,我也没办法。不过你们都还年轻,趁着这个机会,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走出办公室时,春寒料峭的风吹在脸上,李守信才感觉自己清醒了一些。
「李哥,等一下!」身后传来孙玉兰的声音。他转身看着这个比他小四岁的姑娘,自从她两年前大专毕业分配到食品站,一直都是很要好的同事。
「李哥,我最近在考虑一件事。」孙玉兰的大眼睛闪着光,「你发现没有,现在街上的小商店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卖零食的。你在食品站这些年,对各个供货渠道都熟,我呢,会管账,懂营销,咱们要不要合伙开个批发店?」
李守信愣住了:「开店?可是那得不少本钱吧?」
「我这两年攒了一些钱,再跟家里借一点。」孙玉兰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你看,我都计划好了,前期投入、进货渠道、预计利润,都在这里了。」
02
经过半个月的筹备,李守信和孙玉兰在商业街租下了一间破旧的店面。店里的墙皮都在往下掉,地上还有不知道多少年的油渍。他们花了一个星期才把店面收拾出来。
开业那天,王站长特意来捧场,不但送了一幅「生意兴隆」的横幅,还给他们带来一箱茅台。
「小王啊,这个地段不错,以后肯定能发展起来。」王站长一边打量着店面,一边说,「记住,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二字。你们两个都是实在人,只要用心经营,一定能成。」
开业第一天,李守信天不亮就骑着二八大杠去批发市场进货。清晨的街道上,三轮车的铃声此起彼伏,各个店铺都在忙着进货卸货。他推着一车的纸箱,满头大汗地往店里搬。
「李哥,你歇会儿,我来帮你。」孙玉兰放下正在整理的账本,赶紧过来帮忙。
「不用,你把货架整理好就行。」李守信擦了把汗,继续搬箱子。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映着孙玉兰忙碌的身影,让他看得有些出神。
开店第一个月并不顺利。附近的供销社和其他小店竞争激烈,他们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每天早上五点,李守信就要骑着自行车去十几里外的批发市场进货,有时候一个早上要往返好几趟。
孙玉兰则负责记账和销售,她性格开朗,很快就和附近的商户打成一片。不少老板娘都喜欢来她这里聊天,顺便进点货。
「玉兰啊,你这姑娘人长得漂亮,做生意也精明。」隔壁卖服装的张大姐常说,「就是不知道便宜了哪家的小伙子。」
每当这时,孙玉兰就会红着脸说:「张姐,您就别打趣我了。」说着,总会不经意地瞟李守信一眼。
03
夏末的一天,他们的主要供货商突然宣布要涨价百分之三十。这个消息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店雪上加霜。
「这样下去不行啊。」晚上收工时,孙玉兰愁眉不展地翻着账本,「现在进价涨了这么多,咱们要是也跟着涨价,那些老客户肯定会跑。」
李守信站在柜台后面,看着孙玉兰被台灯映得发黄的脸庞,心里一阵心疼。这段时间,她瘦了不少。
「玉兰,你别担心。听说省城那边有个大型批发市场,价格比这便宜。我去看看。」
「那我跟你一起去。」孙玉兰合上账本,「两个人也好有个照应。」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坐上了开往省城的长途汽车。破旧的车厢里挤满了人,颠簸的路面让人昏昏欲睡。
转了三个批发市场都没找到合适的货源,天已经快黑了。就在他们准备放弃时,遇到一个老主顾介绍的仓库。
「李哥,你说咱们运气是不是特别好?」回程的路上,疲惫的孙玉兰靠在车窗上,眼睛却亮晶晶的,「这个价格比原来的供货商还便宜,而且品种还多。」
李守信看着她疲惫却开心的样子,心里一动。夜色中,长途车的车窗映着她的侧脸,让他想起了他们刚认识的时候。那时的她,刚从大专毕业,满怀理想地来到食品站工作。如今和他一起创业,吃了这么多苦,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04
转眼到了深秋,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这天,他们因为要不要扩大规模的事情起了争执。
「李哥,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孙玉兰指着账本说,「你看这几个月的利润,完全可以再开一家分店。」
「可是风险太大了。」李守信皱眉道,「万一亏了,之前的积蓄就都打水漂了。」
「做生意哪有不冒风险的?」孙玉兰有些着急,「你就是太实在了,总想着稳当。」
眼看着争执越来越大,街道供销社的张主任过来劝架。
「守信啊,你这个人就是太实在了。」张主任点着烟斗说,「玉兰是个好姑娘,你们在一起干,不光是做生意的事。你没发现她看你的眼神不一样吗?」
这句话让李守信怔住了。他这才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早已把孙玉兰看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每天早上看到她在店里忙碌的身影,他都会觉得特别安心;每次她对着他笑,他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跳快。
05
年底,他们的新店终于开业了。开业那天,天空飘着小雪,李守信和孙玉兰并肩站在店门口。
「玉兰,这大半年......」李守信难得地话多起来,「要不是有你,我可能还在家里发愁。你要是愿意,咱们以后就一直这么过。」
孙玉兰红着脸,轻轻地说:「李哥,我早就等着你这句话了。」
王站长举着酒杯感慨:「下岗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你们能在困难中找到幸福,这就是最好的结局。来,我敬你们一杯。」
春节前夕,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街坊邻居都说,这是他们见过的最般配的一对。婚礼上,孙玉兰穿着大红的嫁衣,笑得像一朵绽放的玫瑰。
现在,他们的连锁店已经开到了五家。每当有人问起他们的创业经历,李守信总是说:「人这一辈子啊,就是要找个能一起奋斗的人。我和玉兰不光是夫妻,更是最好的搭档。」
「就你会说。」孙玉兰总会这样打趣他,眼里却满是幸福的光芒。
这就是他们的故事。在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他们携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收获了事业,也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