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马上来了

中小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增多

这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目前,已有孩子被骗!



2025年1月1日,学生小王在登录QQ的时候,在群聊中被一个自称“警察”的人告知涉嫌网络诈骗犯罪,需要配合“警察”洗清嫌疑。小王感到害怕,随后在其诱导下,使用家长的手机,给对方转账7万余元。


2025年1月2日,学生小赵在家玩手机时,游戏中一个陌生网友邀请他一起玩游戏,还承诺会送小赵一款网红游戏皮肤,但需要他的配合。小赵欣喜若狂,在对方的一步步诱导下,开启了“共享屏幕”进行操作。不久,其父亲发现手机收到了扣款三万元的短信,这才发觉遭遇了诈骗。


常见的针对未成年人的

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一、免费游戏皮肤“大陷阱”

诈骗分子会谎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皮肤,再通过“激活、认证、验证”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通过家长手机开启“屏幕共享”进行转账操作。

二、威胁恐吓“下圈套”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游戏社区等发布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加入QQ群、微信群,然后假冒警察、律师等身份进行诈骗,恐吓未成年人必须对“案件”进行保密,不得告诉包括家长在内的任何人,否则就过来将一家人都抓走。小孩因为害怕,只好乖乖听话,用父母手机给对方转账来“证明清白”。

三、冒充熟人“要借钱”

很多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导致QQ或微信号被盗,有的甚至还会直接授权他人登录。诈骗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开始用未成年的名义四处借钱,或者发送诈骗信息实时诈骗。

四、虚假购物“线下付”

诈骗分子利用微信、QQ、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发布大量虚假广告,通过精美的图片与文字包装,在低价的诱惑下,很多未成年人会通过线下商议后,直接付款购物,导致被骗。

五、网络追星“诱惑大”

诈骗分子引诱未成年人加入虚假的明星粉丝群,以获取明星签名或礼物为诱饵,以打榜、刷礼物、募捐等名义实施诈骗,引导未成年人转账或陷入“刷单”陷阱。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

规避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一、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账号

不要轻易将手机交给孩子单独使用,不要将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账号的支付密码告诉孩子。以免孩子遭遇诈骗的时候进行汇款转账。

二、告诉孩子不要理会各种形式的网上搭讪

不要轻易添加网上的陌生人为“好友”,不要轻易加入陌生群聊,不要按照陌生人的要求进行“视频聊天”或开启“屏幕共享”。

三、告知孩子不要独自进行任何转账、充值、扫码

适当的告知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案例,提醒孩子一旦对网上某些内容感到迷惑,要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千万不要轻易进行扫码、充值和转账操作。

学生假期兼职骗局

在家刷单就能赚钱?

高价收购手机卡、银行卡?

帮忙取款、拨打电话赚钱?

你已经步入违法犯罪深渊


随着假期的临近,有学生们利用假期进行兼职勤工俭学,但诈骗分子却利诱一些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其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甚至诱导学生群体步入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深渊。

典型兼职骗局


典型案例1

学生小杨在某QQ悬赏群看到一则网络刷单兼职信息,遂通过对方提供的微信二维码,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并咨询相关兼职信息。对方告知是淘宝刷单业务,并提供了刷单步骤的操作视频,视频显示在拍下商品后会出现企业代付界面,但小杨根据对方提供的步骤下单后,并未出现企业代付界面,而是直接从支付宝花呗转走了 799 元。小杨立即联系对方要求退款,对方让小杨添加了一个客服微信,该客服解释操作失败是因为系统冻结导致的,现需要刷单激活,才能退款。小杨信以为真,遂进行了第二次操作刷单1000元,以便激活“账户”。“账户”激活后,小杨再次联系对方要求退还1799元,对方告知需要过银行流水才可退款,并让小杨向他的银行卡转账4000元。此时,急于退款的小杨未经思索,再次向对方转账4000元,转账成功后对方便不再回复任何信息。小杨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5799元。

典型案例2

学生小周在某QQ悬赏群看到有人发布招募刷单员的信息,遂添加对方好友。之后,按对方发送的操作流程下载了企业微信和“资和信”APP(注:企业微信APP看起来非常正规)。对方提供给小周一个账号,并发给小周一个链接,要求登录指定账号并购买1张100元星礼卡,佣金6元。小周通过微信支付购买后,对方随即向小周转账106元。第一笔刷单完成后,小周逐渐放松了警惕。对方又让小周按照同样的方式购买了5张100 元的京东电子卡和4张500元的星礼卡,并告知在完成10单后集中返现。小周随机通过微信支付购买,而对方并未如数返现,且将小周的账号强制关闭。小周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2494 元。

诈骗套路解析

第一步:以在微信群、APP(抖音、快手、等)、网站(兼职网站、黄色网站等)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充值返利活动、色情招嫖诱导等理由,吸引受害人。

第二步:完成点赞、观看视频、关注账号等简单任务,给予小额返利,诱导受害人下载诈骗APP。

第三步:组合单、连单、多人任务等为理由,诱导在APP内连续完成大金额的垫资任务,等到想要提现时则会以未完成连续单任务、提现账户错误、刷单行为异常账户被冻结等理由,不予提现。


涉诈犯罪兼职


典型案例

学生小黄在QQ群内看到一则兼职广告:“引流推广、操作简单、工资日结”,便抱着试试的态度添加了对方好友,对方要求小黄提供微信号、手机号等信息,后续只要将自己的微信好友拉入指定的微信群内,即算完成任务。

小黄觉得操作简单便照做了。三天后,民警根据线索找到小黄核实情况时,才意识到自己被诈骗犯罪分子,作为“引流”工具所利用了。

涉诈犯罪兼职

涉诈资金转移:诈骗分子以“提供银行卡、帮助取现、日赚千元”为噱头招募学生,在指定银行账户内进行取现转移要求出租、出借、出售名下银行卡用于转账,帮助完成非法资金转移的违法行为。

涉诈电话拨打:诈骗分子利用高薪诱惑收购学生名下的电话卡,或要求以“两个手机一条音频线”制造一台简易的goip设备,帮助完成拨打诈骗电话的违法行为。

杜绝步入兼职骗局深渊


警惕诈骗新手法

1.切勿相信兼职刷单广告。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刷单本就是违法行为,属于严重失信行为。切勿相信以转移账户资金为噱头的兼职,切勿帮助他人进行取现和转账。

2.切勿相信高薪违法兼职。在校学生要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等,切莫相信他人,出租、出借、出售自己名下银行卡、手机卡及其他支付账户。

不做电诈工具人

1.保护好名下个人账户。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和互联网账号等以此牟利的行为或使用自己或他人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为诈骗分子提供非法资金转移的“跑分”洗钱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实名办理电话卡、银行卡等提供给诈骗人员使用,只要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将可能涉嫌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来源 | 公安部网安局


签 发:杨 文

审 核:任 珂 付春华

编 辑:孟繁盛

来 源:反诈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