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克兰能源设施遭受重创,多条管道被毁,这让人不禁回想起乌克兰在能源运输领域曾经的辉煌时期。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的最大过境国。那时候,每年经过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量能达到1000多亿立方米,占俄罗斯对欧出口总量的80%以上。
乌克兰通过收取过境费和从管道中抽取部分天然气自用,每年能获得几十亿美元的收益。这笔钱对乌克兰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俄罗斯不断寻求新的输气路线,乌克兰的这个优势地位慢慢就被动摇。
到2021年,俄罗斯修建的"北溪"管道运营,这条管道绕过乌克兰直接把天然气送到德国,乌克兰的"能源过境费"一下子少很多。再加上俄罗斯还在土耳其那边修建"土耳其溪"管道,乌克兰在欧亚能源运输中的地位就更不保。
乌克兰政府突然宣布一个重磅消息:从2025年1月1日起,将彻底停止俄罗斯天然气通过本国管道输送,虽然现在欧洲已经大幅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是还有不少国家,特别是东欧一些小国,还得靠这些管道输送的天然气过冬呢。
欧盟的能源专员马上就跳出来表态,说这个决定太仓促,得考虑到整个欧洲能源市场的稳定。不少能源专家也预测这个决定带来的影响。
但是乌克兰这次态度特别坚决,这是因为乌克兰觉得继续让俄罗斯的天然气经过本国领土已经不安全。毕竟现在局势这么紧张,万一管道出什么问题,责任可就大。而且,乌克兰也在寻求新的能源供应渠道,比如从波兰进口液化天然气,或者开发本国的页岩气资源。
不过这些替代方案短期内都不太现实。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比管道气贵不少,而页岩气开发需要大量投资和技术,乌克兰现在的经济状况明显吃不消。
按照专家的计算,光是天然气过境费这一项,乌克兰每年就要损失20多亿美元。这笔钱差不多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左右。要知道,现在乌克兰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失去这笔收入,政府的财政压力肯定会更大。
最直接受影响的是那些靠天然气管道吃饭的地区。这些地方的工人们,有的干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管道维护工作,突然之间就得另谋出路。据当地媒体报道,光是在哈尔科夫州,就有超过5000名工人面临失业风险。这些人大多都是技术工人,年纪也不小,要他们转行可不容易。
乌克兰国内有不少城市用天然气供暖,现在管道停,只能从其他渠道买气,价格自然就上去。有报道说,今年冬天基辅市的供暖费用比去年翻一倍还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一下子就上去,特别是那些退休老人和低收入家庭,日子更不好过。
俄罗斯表面上看损失也不小,过去经过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每年能输送1000多亿立方米,现在一下子断,确实挺麻烦的。但是仔细一看,俄罗斯其实早有准备。这些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建设新的管道,比如"北溪"和"土耳其溪",就是为绕开乌克兰。
而且俄罗斯现在把目光转向亚洲市场。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一直在增长,俄罗斯正好可以填补这个市场。据统计,去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量增长将近40%。再加上"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建设,未来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俄罗斯国内的能源市场倒是挺稳定的。俄罗斯自己的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生产成本又低,国内供应完全不成问题。政府还通过补贴让老百姓用上便宜的天然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对西方市场的依赖。
从财政收入来看,虽然少一部分欧洲市场的收入,但是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损失。而且俄罗斯这几年也在积极发展液化天然气项目,可以通过海运把天然气卖到世界各地,市场更加灵活。
最近的军事冲突给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据乌克兰方面统计,仅在最近一次袭击中,就有80条重要的石油管道被炸毁。基辅的总统府遭到洲际导弹的精确打击,造成900名警卫人员伤亡,这是乌克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单次袭击事件之一。
原本完整的管网系统现在千疮百孔,修复工作困难重重。因为战争还在继续,修复的设施随时可能再次被摧毁;修复资金短缺,光靠乌克兰自己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专家们担心,这种局面下,乌克兰的能源安全形势会进一步恶化。即使战争结束,要恢复正常的能源运输能力也需要很长时间。有分析估计,仅修复被破坏的管道就需要至少50亿美元的投资,而且还得有3-5年的施工期。
现在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明显不足以保护这些重要设施,一旦发生新的袭击,后果会更加严重。特别是在冬季,如果供暖系统遭到破坏,普通民众的生活将会雪上加霜。
联合国秘书长已经呼吁各方保护民用基础设施,避免造成人道主义灾难。但是在目前的局势下,这种呼吁似乎收效甚微。乌克兰能源系统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不仅影响到乌克兰自己,也将影响到整个欧洲的能源安全格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