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在即将离任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在一场告别演说中总结了他的外交政策成果,声称自己的努力使美国变得更加强大,并重新赢得了全球的信任。尽管拜登充满自信地宣扬过去四年的外交成就,但这番自夸能否掩盖背后的外交失误和美国全球影响力的下降,依然值得深思。
拜登自夸美国的“力量源泉比我们刚上任时强大得多”。然而,这种说法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他的领导下,尽管表面上恢复了与传统盟友的关系,尤其是北约和欧洲,但实际上,在许多关键领域,美国并未恢复其曾经的全球领导地位。特别是在阿富汗撤军问题上,拜登所宣称的“结束战争”的选择,虽然表面上看似一项战略性决策,但实际上却是美国长期军事介入的失败结局。阿富汗的撤军不仅暴露了美国的撤退与失败,也使得美国在全球政治中的形象遭受重创。
而对于中国的政策,拜登始终保持对抗姿态,声称中国是“最严重的对手”,并加强了对中国的制裁和军事部署。然而,面对中国崛起的势头,拜登的对华政策显得更加被动和局限。美国不断强化与亚洲盟国的合作,但实际上,美国并未能有效提出应对中国崛起的系统性战略,反而让全球政治陷入一场无休止的冷战式对抗。在这一过程中,拜登政府不仅未能为美国争取更多的国际影响力,反而让美国陷入了与中国之间的恶性竞争中。
拜登的气候变化政策也充满了矛盾。他在演讲中表示“清洁能源转型已经在进行”,并将气候变化视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尽管拜登政府重新加入了《巴黎气候协议》,但在实际行动上,美国依然在很多领域拖延和回避真正的转型挑战。特别是在国内政策上,拜登未能推动有效的能源政策改革,导致美国的能源结构依旧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这使得他所宣传的“气候领导地位”更显空洞。
再者,拜登在中东和欧洲的政策并没有为美国赢得战略性优势。尽管他力图在中东重新定位美国的角色,支持乌克兰应对俄罗斯的侵略,但实际上,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日益衰退,且与盟友之间的分歧加剧。而在欧洲,虽然北约的扩展和对乌克兰的支持成为拜登政府外交的亮点,但这种策略也让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压力加大,反而使得美国的资源和精力分散,未能真正实现全球战略的平衡。
拜登在告别演说中强调,他的外交政策让美国重回国际舞台,成为全球的“可靠伙伴”。但实际情况却是,美国的“领导地位”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中国和俄罗斯崛起的背景下,拜登的政策反而让美国陷入了“无解的对抗”,不仅未能提升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反而加剧了全球政治的不稳定性。
拜登的外交“功劳”看似光鲜,实则掩盖了许多外交政策上的失误。从阿富汗撤军的失败到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盲目对抗,再到气候政策的虚伪,拜登的外交遗产远比他所宣扬的要复杂和具有争议。美国的全球地位并未因为拜登的领导而得到恢复,反而面临更多的内外挑战。在他离任之际,这场自夸的告别演说或许更多地是为了掩饰其外交政策的空洞与失败,而非真正为美国的未来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