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至次年2月,毛主席对苏联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期间,一家美国的报纸上刊登了中苏两国领导人的照片。
毛主席的照片是延安时期身着灰色土布服装的老照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斯大林身穿色彩鲜明大元帅服的新照片。无疑,斯大林更加端庄和威风。
这时,有人提出:毛主席应该有一张标准像在国内外发行。这代表毛主席形象,也代表新中国新气象。
时任新闻总署署长的胡乔木征得中央和毛主席的同意后,立即派出四名优秀的摄影记者给毛主席拍照。
这四名记者见到毛主席后,高度紧张,加上时间短,光线等问题,没有一张可用。毛主席工作繁忙,抽出时间再拍照有困难。
这可怎么办呢?
01第一张标准照
1950年10月,中央新闻摄影局局长萨空了翻看照片时,突然灵光一现。既然主席没时间拍照,那么,何不选一张照片进行暗房后期加工,制作出一张标准照?
萨空了找来摄影处副处长陈正青,陈正青立刻想到一个人能够胜任此事。他叫陈石林,20世纪40年代,曾经在南京国际艺术人像摄影公司上班。
后来,他去上海、台湾、香港等地从事摄影工作,成为有名的摄影高级技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大陆,在中央摄影局工作。
陈石林修版技术一流,去年在香港就对毛主席像进行过修版制作。他修过的毛主席像面世以后,受到香港市民的一致好评。
萨空了把陈石林叫到办公室,把这件事的要求和重要性进行了说明。
陈石林丝毫不敢懈怠。他把当时能找到的毛主席照片一幅一幅认真端详,仔细筛选。最后,他将目光放到一张毛主席不久前与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的合影上。
这张照片是陈正青拍摄的。照片上,毛主席半侧脸,神态端庄、目光炯炯有神。
陈石林将照片中的毛主席像,从第三颗纽扣往上裁剪下来,然后进行放大。可是,背景幕布影调太深。
为此,在放大的时候,陈石林选用不同反差的相纸,通过遮挡技法,制作出十多张12英寸照片。这些照片有不同的反差和深浅。
然后,陈石林对照片的头面部进行修整,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下一步,翻拍成底片,再一次放大成照片。
照片中的毛主席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合体的中山装衬托出他的睿智和坚毅。
陈石林完成全部工作,只用了两天的时间。照片送到萨空了手中,又送到毛主席那里审定,都全票通过。毛主席非常满意,批准将这张标准照在国内外发行。
这是新中国政府官方发布的毛主席第一张标准像。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印刷发行达两千多万张,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
那时很多国家的货币上都印刷领导人照片。但毛主席不允许这样做,直到2000年,我国发行的新版20元和100元面值的人民币上,才印上毛主席像。而依照的,正是这第一张标准像。
02第二张标准像
1951年,中央认为应该再为毛主席制作一张正面标准像。这个任务又一次落到陈石林的肩上。
当时相机很稀有,毛主席照片有限。从不多的照片里,陈石林找到毛主席头部最正的一张。
但这张照片是用老式转头摇镜相机拍摄,美制黑白航空卷片,画面暗部层次表现差,用之前的技术处理根本不行。
陈石林将毛主席头像裁好后,放大到12英寸,然后选了一把锋利的刮刀,小心翼翼地把膜上的黑色影像一点一点地刮掉,修成白色背景。
最终,陈石林的手中出现一张亲切和蔼、可敬端正的毛主席正面标准像。送审后,中央领导纷纷赞许和肯定。
这张标准像制作完成后不久,相关领导就安排画家,依照此标准像为摹本,画出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主席像。从而,替换下毛主席戴八角帽的画像。
一直到进入60年代之前,天安门挂的都是这张标准像。同时期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内页,也采用此像。
03第三张标准像
1952年,陈石林担任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和翻修组组长,继续为领导人修整照片。
1959年,即将举行国庆十周年庆典。中央决定再制作一张新的毛主席标准像。摄影记者去毛主席住所,为其拍摄了一张半侧面照。
当时,有关领导首先想到让陈石林来修整照片。但陈石林手里有未完成的其他重要工作,照片就交给北京很著名的一家照相馆。
可是,照相馆的高级技师们,没有调整好毛主席的面部光影,中灰影调损失太多,导致毛主席面部质感受到影响。
领导拿到照片后,感觉不理想,便重新找到陈石林。离庆典时间越来越近,陈石林艺高人胆大,他采用翻转显影,将底片重新复制。
然后,他在复制的底片上进行加工修整。很快,一张新的毛主席标准像送到主席的手中。
得到毛主席的认可后,此标准像代替第二张标准像,发行使用。天安门上悬挂的毛主席像也随之换新。
197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天安门广场举行万人悼念大会,所悬挂的毛主席像就是这一版放大的。
04第四张标准像
1964年,有人向中央反映,第三张标准像上毛主席只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眼球偏上,有暗指毛主席“偏听偏信”的嫌疑,这不是有损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吗?
这事放在现在不是什么问题,但在当时政治风向敏感的时期,马上引起高度重视。
上级领导找到陈石林,要求他拍摄制作一张新版毛主席正面标准像。特别强调,必须露出两只耳朵。
陈石林指派摄影记者,去为毛主席拍摄5英寸照片。但因为条件所限,摄影师拍出来的照片只有1英寸,影像在照片中的比例过小。照片感光不够,阴影过于浓重。
并且照片上的主席显得苍老而憔悴,眼神黯淡无光。衣领也有些乱。
这次新的任务,又有新的困难,以往的经验又不管用了。陈石林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反复研究,他决定采用最新的工艺“透正拷负”底片。
花了整个一个多星期,陈石林终于制作出黑白分明、质感细腻、层次丰富的第四张毛主席标准像。
这次的标准像顺利通过审定。天安门上的画像,以此为摹本重新绘制。自1967年起,一直悬挂到今天。
1998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见到陈石林,她兴致勃勃地对他说:“这第四幅标准像真好,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主席都在看着你。他老人家很喜欢,当年是他亲自圈定的。”
陈石林除了修整制作了毛主席的四张标准像,还加工过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许多领导人的照片,获得“一代暗房技术宗师”的美誉。
陈石林参与制作的四张毛主席标准像,在摄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家中至今保存着这四张照片。这记录着他的光荣,也记录着他曾经的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