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在国际防务圈引发持续关注。得益于强大的国家资源支持,以及针对尖端军事技术的积极研发布局,解放军在五代机及“第六代”战机概念的验证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歼-20、歼-16等机型日渐成熟,并逐步扩大在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中的服役数量。诚如各界预期,到2025年前后,中国两大航空制造巨头成飞与沈飞将在下一代战机或升级版隐身战机、航电系统以及无人作战平台等领域取得新的发展里程碑。
歼-36战机很让人震撼,它的隐身能力超强
台湾《上报》在提到大陆上空新出现的六代机时表示:尽管官方对尚未公开的型号与研发计划多保持低调,但根据西方国际权威机构的分析,普遍认为大陆将在2025年前后聚焦潜在的“第六代”概念机的先期研发与验证,并且定位于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平台。
2024年12月22日,具备后掠翼的双引擎飞机照片率先在沈阳市流传开来。随后在12月26日,一架三角翼配备三联装矢量发动机的飞机也在成都问世,外界依据该型飞机的机身编码而暂时称作歼-36。2025年元旦,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的《中国人》影片中,也出现疑似歼-36的剪影,被认为是“第六代战机”正在研发的“间接官宣”。这些趋势既源自中美在尖端军备领域的竞逐,也受到印太区域安全环境与新兴科技变革的推动。
从目前已知的外形看,成飞和沈飞的神秘飞机都符合外界对第六代战斗机设想的概念。
因为需求不明确和庞大的经费,美国的第六代战机研发计划已于2024年7月被美国国防部暂停。虽然特朗普胜选后,美国空军已于去年12月份宣布将把选择权交给新政府,但是美国在同一领域的项目进度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再考虑到过去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严重落后于中国,这或许凸显了某种趋势。
不过最让西方尴尬的是,过去的先进战机都是由他们定义,而目前针对六代机的定义,西方正面临中国的挑战。
中国在六代机领域正取得全面进展,比西方步伐更快
在谈到新世代战机的关键技术时,发动机无疑居首位。过去发动机一直是中国的瓶颈,但现在瓶颈正在被破除,因为涡扇-15发动机已研发成功,之前在歼-20战机上换装并试飞成功,接下来就是量产。涡扇-15的成功会为未来的舰载机与高机动战机带来新的设计空间。美国一家公司的研究强调,中国在发动机与推力矢量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飞机过失速机动能力,也能改善短距起降与舰载操作的适用度。
2019年时,中国已验证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技术,在不同速度与高度的环境,可以选择是否切换冲压模式。近期曝光的歼-36若是在搭载三具发动机的条件下,将有可能实现瞬间冲压至四马赫以上的速度,足以躲避多数的空对空导弹。
全球第五代、甚至“第六代”战机竞逐的核心,莫过于航电整合与数据融合能力。“闪电”战机(F-35)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占据优势,很大程度是因其先进的传感器融合和数据链系统,使飞行员能实时获得战场信息的完整图像。目前中国正在积极追赶,歼-20与歼-35A的后续升级重点也集中于雷达、被动式传感器以及高速数据处理芯片。
解放军的第六代战机预计将搭配更高效能的处理器与传感器,提升作为战场节点的机能,强化无人机的边缘运算能力,实现与无人机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
目前中国不仅在中小型无人机出口上享有广大市场,也开始探索高性能的隐身无人战机。中国正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身的广域通信网络相结合,这意味着中国在航空领域大踏步迈进。
这次将由中国定义第六代战机
综合目前国际研究机构与专家的观察,中国于2025年前后很可能在军机研发和部署上取得一系列实质进展,特别是在隐身技术、航电系统及无人协同领域。接下来则是让国产发动机的成熟度、复合材料的技术瓶颈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军用领域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