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比如社交媒体上的动态更新,新闻报道中的最新事件,亦或是商业广告中的产品推荐,朋友口中的创业发家致富机会……这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认知边界。

这些信息或真或假,或实或虚,让人难以分辨。如果不能正确面对这些信息,轻者上当受骗,荷包受损,重者倾家荡产,陷入精神混沌之中,甚至走向崩溃。

当大量的信息充满我们的脑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能分清楚真相和虚无。其中有一类信息特别容易让人混淆视听、难以分辨真伪——那就是他人的诡辩。

一、什么是诡辩?

诡辩,这个词汇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典故。

苏格拉底曾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我请两个人到我家洗澡,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谁会去洗澡呢?”
大多数人可能会直觉地认为脏的人会去洗澡。
但苏格拉底却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干净的人会去洗澡。因为脏的人已经习惯了脏,而干净的人会一直保持自己干净的状态,所以应该是干净的人去洗澡。”
当众人真的以为干净的人会去洗澡的时候,苏格拉底又说了:“还是错了,干净的人已经很干净了,他没有洗澡的需求。只有脏的人才需要洗澡。”

这个话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说,他都有道理,几乎就是无解,又都全部是解,这叫做诡辩。

诡辩之所以让人困惑,是因为它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似乎都有道理,但又都无法完全站得住脚。这种看似无解又全是解的辩论方式,就是诡辩的典型特征。诡辩往往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和思维的惯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其设定的逻辑陷阱。

二、商业世界中的诡辩现象

那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诡辩这个例子?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商业世界里充满了诡辩。

类似于比如:有朋友推荐你到写字楼楼下开个包子铺,这个事,能不能干?朋友说“绝对能干呀,因为写字楼里面很多人都不吃早餐,这卖包子一定有人买啊。”
但是,又有朋友说了:“不能卖!因为写字楼只有周一到周五才上班,周六日就没人了。”

那么,到底能不能在写字楼楼下开设包子铺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含诡辩。

因为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看似合理但又相互矛盾的观点。这种诡辩在商业决策中尤为常见,它常常让人陷入迷茫,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应对诡辩的策略:看对方怎么做,而非怎么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