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首发,请勿搬运。
毛主席曾说过:“一个地方的革命党和革命军队起来同敌人作战,自然会形成各种团体和山头。所以,山头主义是中国社会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特殊情况的产物。”中国革命。这应该是公认的事情。”
他明确指出:“这就是中国革命的现实,没有这些,就没有中国革命。所以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坏的是汕头主义和宗派主义,不是汕头。”
关于“山顶”,毛主席曾经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他说:敌机来袭,防空警报拉响,部队自觉不自觉地跑进了防空洞。
山东作为华北要塞,北望平津,南入华中俯瞰南京,西连中原,东通大海。 交通发达,航线便捷,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战争年代,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也是毛主席所说的“防空洞”,聚集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大批部队。
我们党对山东的管理很早。 1921年,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作为“大”党代表赴上海参加党的正式成立。
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支部成立并继续发展。 虽然经历了“四月十二事变”、大革命的失败,并遭到国民党的残酷镇压,但党在山东的组织从未消失。 这一时期,山东省党组织领导人从王尽美到邓恩明,再到任国桢、胡云功、任作民……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领导山东省委工作的是李渔。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负责山东保卫的韩福渠不战而逃。 在以李钰为首的山东省委领导下,我们党先后开辟了胶东、山东、山东、湖西、山东等地。 南方等小规模抗日根据地。
为了进一步发展山东武装力量,1938年3月李渔到延安汇报时,请求中央派张经武、王建安等同志从延安到山东领导军事工作。 不久,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张敬武、王建安任司令员,李渔任政治委员。 这也是我党在山东第一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武装力量。
1939年,罗荣桓、陈光率第115师师部和主力进入鲁西地区。
115师和山东纵队是两个没有隶属关系的平行部队,这对山东部队的协同作战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据陈士举将军回忆:115师作为外线部队,占领了根据地繁华的县城。 山东地方武装自然有些不服气。 他们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根据地正在被别人享受着。 但115师部分官兵认为,自己是主力,应该得到地方武装的援助,应该拉第一小提琴。 这在两股势力之间造成了一些隔阂。
受战争环境影响,两军作战地点不同,执事们的看法也不同。 事实上,我党的武装力量在山东形成了两个中心。
中央对这一情况是敏锐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39年4月24日,中央派徐向前到山东工作,成立了八路军第一纵队。 徐向前任司令员,朱锐任政治委员。 他们统一指挥第115师和山东纵队。
然而1940年6月,徐向前因要返回延安参加七大而离开山东。 由于他的离开,山东军队再次被分散。 不久之后,八路军第一纵队的番号就不再使用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年7月18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致电中央,建议陈光、罗荣焕暂时对山东实行统一指挥。 根据彭德怀的意见,中央对山东分院领导班子进行了重新调整,以朱锐为书记,罗荣焕、陈光、李玉等同志为分院成员; 成立山东省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
不过,两方势力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消除。 中央的决定实际上是让115师在山东领导武装力量,这造成了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的少数同志心理不平衡。 因此,罗荣桓的正确意见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942年3月,在罗荣桓的建议下,北方局领导来到山东分局协调工作。 中央对山东问题进行广泛调查后,最终决定任命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不久后,罗荣桓被任命为山东分院书记,肩负着统一山东党政军的重任。
至此,山东的分散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逆转。 在罗荣桓的正确领导下,山东形势蓬勃发展,呈现突飞猛进之势。
然而,日本投降后,山东局势因罗荣桓率军进入东北而再次发生变化。
1945年9月,为填补山东主力北上留下的空缺,中央命令江北新四军(陈毅部)迅速北上,直逼山东; 而江南的新四军(江浙军区宿豫部)也从江南北部撤出,以填补空缺。 陈毅部队北上后,在华中留下了一个空缺。
陈毅率部进入山东后,与山东地方部队合并为山东野战军; 粟裕部队进入华中后,成为华中野战军。
此时,山东野战军已经建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但在起步阶段,山东野战军内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地方主义现象,即原山东地方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差距。后来进入。
例如,根据刘通教授的《华东解放战争:1945-1949》记载:
“叶飞的纵队从江南北上,是当时山东最大的主力部队,但一些负责人却将他们视为外人,不愿意给第一纵队补充补给。结果,第一纵队在山东的前几个月,遇到了很多困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1页)
随着陈毅率山东野战军主力南下,进入两淮战争,山东野战军主力与华中野战军在战略方针上出现了不同意见。
有一段时间,华中野战军希望陈毅能够出兵华中,支援华中作战; 而陈毅则希望华中野战军能够北上,增加淮河两岸的势力; 山东方面则希望陈毅能够率部返回山东,支援山东作战。
这三个方面都有各自的原因,导致华东局势难以打开。 在这种情况下,三方都迫切感受到集中兵力、统一指挥的重要性。 华东野战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47年2月,中央决定将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正式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军长兼政委,粟裕任副军长,谭震林任副政委。 与此同时,华东军区也宣布成立,陈毅任司令员。 饶漱石任政委,张云逸任副司令员,李玉任副政委。
经过这次重组,山野、华野两大主力部队真正完成了合并,统一了组织编制,进一步实现了作战指挥的集中统一。 经过这次整顿,华东地区的地方主义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共歼灭国民革命军245万人,位居解放军五大战略力量(东北、西北、华东、中原、华北)之首。 )。 华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地方主义的问题。 解决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