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工程相继亮相,建构起大国工程的宏图伟业——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刷新运行纪录;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全线贯通......每一次工程奇迹的背后,都有中国理工高校的身影。
为全面分析国内高校工科实力,并作以直观的展现,软科中国每年定期发布“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该评级涉及38种工学学科,涵盖16大评价指标,以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等占比最多,这无疑利好科研创新力强、成果转化率高的院校。
在最新评级中,前10名毫无疑问地被传统工科强校占据,从综合实力上看,清华仍稳居全国第一,但在各个评价指标中,可谓悬念频出,你来我往。位列全国第6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仅巩固了其国内一流的地位,还在科研平台、重大成果等方面疯狂拿分,有望成为相关指标下仅次于清华的高校。
在科研平台上,北航是我国突破航空发动机、增材制造、电磁安全、可靠性等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力量,该校先后承担或参与11个国家实验室建设,牵头或参与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在空天平台、无人系统、空管系统、导航制导等领域连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新世纪以来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84项,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高等级科技奖的纪录,被誉为科创领域的“北航模式”。
这类科研平台不仅向教师、科研人员开放,也供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开放率达到100%,以本科生的身份,进入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并非不可能——引领亚太空间合作事业的“北航亚太一号”小卫星,刷新世界纪录的“冯如3号”无人机,开创国际续航记录的扑翼飞行器......越来越多的学子从这里“胸怀凌云志,谈笑凯歌还”。
除了来自学生的奇思妙想,在北航科研团队的手中亦诞生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参与构成北航在工科评级中的强大竞争力。
由陈懋章院士团队研发的高超声速强预冷技术标志着我国空天飞行器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关成果取得全国创新争先奖;BZK-005型无人机凭借强悍的续航与侦察能力,能对特定地区或海域进行持续的侦察监控,为我国领海安全提供有力支持......今年1月,北航又在热电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成为该校2025年第一个登上Science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工学献上“新年大礼”。
为迎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一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产业急需新兴工科专业等相继涌现,20%以上的工科专业点通过国际专业认证,推动我国进入高等工程教育的世界第一方阵前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是成为我国唯三拥有“六大国家级示范学院”的高校,成为未来中国高等工科教育的“排头兵”。对有意向填报工科专业的同学而言,推荐重点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