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也进入了尾声。当时傅作义所在的华北,已经成为老蒋最后的抵抗地点。
只要打败了傅作义,老蒋在华北的谋划就彻底失败了。为了能顺利解放华北,毛主席和朱老总等人殚精竭虑地谋划了很长时间。
就在新一轮大规模作战即将开始的时候,一封突如其来的电报,让原本高兴的毛主席拉下了脸。
毛主席看着电报,无奈地对朱老总说:“看来这次,还是得让我亲自指挥了?”
前线出了什么问题,居然让毛主席亲自指挥?华北战场是由谁负责的呢?
毛主席的布局
1948年10月31日,就在辽沈战役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东野司令部收到了毛主席的电报:迅速带领部队南下,开赴华北战场。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想好了要如何解决傅作义。傅作义占据北平,绥远和天津也都在他的心腹手里。
作为当时国民党仅剩的四支力量之一,在华北的傅作义是我军最大的威胁。老蒋对于华北也非常看重,除了傅作义的40万大军之外,还布置了20万中央军。
但这些部队,也就是傅作义所有的家底了。他一旦受到我军的围攻,老蒋是绝对没办法抽出兵力来支援他的。
所以当时的傅作义看似风光,其实早就被架到了火上烤。毕竟他也清楚,东野解决了东北的问题,一定会挥师入关的。
而他们入关之后,华北肯定首当其冲。再加上华北还有华北军区在,华北军区的实力也不弱,其下三个兵团都非常有名。
这三个兵团当时的领导人,分别是徐帅、杨得志和杨成武。其中徐帅领导的第一兵团,当时正在山西围攻太原。
所以,毛主席在布局的时候,决定启用第二和第三兵团。两大兵团配合东北野战军,拿下一个华北还不是简简单单。
但傅作义兵团也不是吃素的,六十万大军要是真的和我军硬碰硬,我军的损失也不会小。所以毛主席打算在军事上孤立傅作义,然后逼他起义。
北平城文物众多,要是傅作义真的鱼死网破,这座古城也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傅作义能起义,是此战最好的结果。
退一步说,就算他不肯起义,将其包围之后,我军完全可以一拥而上,围歼傅作义兵团。这两种结果,都比我军和傅作义硬碰硬好。
所以毛主席给东野和华北军区下的命令,是让华北军区两个兵团围攻张家口,程子华率领东野先遣队,前往平张铁路堵住敌人退路。
双双失误
毛主席下达命令后,杨成武率先率军出发。大军直扑宣化、张家口一带,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而杨得志带领第二兵团,也在迅速向着张家口逼近。但杨得志还没有到张家口的时候,杨成武已经开始攻打张家口了。
然而杨成武这一打,就是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给他们的命令是围而不打,张家口是用来吸引傅作义主力的。
包围张家口,就能牵制傅作义的主力部队,让他没办法从华北抽身。但杨成武这一打,就很容易打草惊蛇,让傅作义提前撤退。
毛主席布这么大的局,就是为了防止傅作义跟着老蒋跑到台湾。要是因为杨成武的举动惊了傅作义,那毛主席这么大费周章还有什么用。
所以在得知杨成武擅自发起总攻的时候,毛主席立马发电报严厉批评了他。毛主席要求他停止进攻,把包围圈恢复之前的态势。
但当时张家口内的敌人已经被剿灭,杨成武要面对的,是傅作义派来支援的35军。这35军是傅作义嫡系中的嫡系,是他起家的部队。
将35军派出来,可见他对张家口的重视。但杨成武是什么人,既然出手肯定有一击必杀的把握。
他拼着被敌人反包围的危险,也将敌人尽数消灭。毛主席得知这个情况后,总算松了一口气,牵制傅作义主力部队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但这时候,杨得志突然掉链子了。杨成武已经让敌人成功上钩,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切断敌军的退路。
毛主席连续三次急电杨得志,让他快速攻陷下花园,完成对宣化和下花园的包围,控制住宣化到怀来这一段路,切断敌人的后路。
但让毛主席失望的是,杨得志并没有及时到达指定地点,这就导致一部分敌人成功逃脱。毛主席得知后,还专门发电报批评了他。
主席出马
不过杨得志的失误比较小,再加上他后来补救及时,其实也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危害。和杨成武相比,他受到的批评不算什么。
但接下来程子华的失误,却对战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差点让部署好的计划功亏一篑。
那么,程子华做了什么呢?其实程子华接到的命令,和杨得志的性质相同,都是去堵敌人后路。
35军毕竟是傅作义的王牌,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战斗力,在傅作义兵团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毛主席宁愿出动三个兵团,也要将他们牢牢困在张家口地区。
毛主席给他的命令,是让程子华带兵“迅速南下”。
但他在到了密云的时候,发现敌军在这里部署了防线。密云是北平周围非常重要的据点,甚至会影响东野大军南下。
经过一番调查,程子华发现密云守军不足两千。当时率先逼近密云的是11纵,对上两千敌军完全是碾压。
所以他给11纵下令,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拿下密云。他认为攻陷密云不会耽误多少时间,而且这个据点不拔除,对后续部队的影响也很大。
但他没想到,前线传来的情报出现了失误,守卫密云的守军要多得多。但当时11纵已经和敌人交火,现在收手也来不及了。
他只能让11纵加大火力,尽快将密云攻下。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战斗,密云被彻底拿下,与此同时,傅作义也察觉到了危机。
密云失守之后,他马上就想到我军的目标应该是平张铁路。一旦被我军占领平张线,那35军就会成为瓮中之鳖。
所以他立马下令104军前来接应,无论如何都要为35军打通退路。以程子华当时的速度,根本不能在敌人两军会合之前截住他们。
而一旦被敌人两军会合,我军之前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毛主席得知程子华的行动后,感到十分生气。
他将作战的三个兵团狠狠训斥了一番,然后将心思重新放在了战场上。毛主席为这次部署费尽心血,要是就这么功亏一篑实在太亏了。
所幸在不久之后传来消息,敌人的会合路线被截断了。而在这危急时刻力挽狂澜的,是郑维山带领的三纵。
郑维山隶属于晋察冀部,他的位置和程子华的先遣兵团比较近。在程子华对密云动手的时候,他就得知了程子华的动向。
他对密云守军略有了解,因此判断程子华没办法及时赶到预设地点。所以他果断命令部队出击,代替程子华堵住了缺口,完成了包围圈的最后一环。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松了一口气,他告诉朱老总,后续的战斗自己要亲自指挥,让他们来太不放心了。
其实毛主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亲自指挥战斗了,他都是负责大方向。因为他很清楚,在战场上越级指挥会产生很大的麻烦。
就像老蒋总是越级指挥,喜欢对部队进行微操,所以总是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
毛主席在幕后掌控大局,战场上的事情就交给各级将领。这是为了历练将领们,也是因为毛主席信任他们。
不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毛主席也不能保证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只能尽自己所能排兵布阵,发挥将领的本事,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